打开

各类推销电话 你要怎么才肯放过我?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丽娇

2017-03-30 21:11:09



刚在一家中介看过房,之后就有无穷多的中介每天给你请安。


买了辆新车还来不及跟朋友嘚瑟,各种汽车周边产品的推销电话就应接不暇。


明明没有出过国,却有“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来告诉你在国外把信用卡刷爆了。


明明是个自由职业者,你的“领导”却打电话让你明天去趟他的办公室。

……

上述的种种场景,是不是让您觉得似曾相识,如果您有过类似的经验,那么很不幸的告诉您——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已经被泄露了、被泄露了、泄露了……



也许您对于这些骚扰电话的狂轰乱炸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如果有一天,突然有电话打来:“您家宝宝要不要拍艺术照呀”、“你家宝宝需要不需要定做胎毛笔呀”、“我们这里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优质奶粉,要不来来两罐?”您会不会有一种森森的无力感——为什么自己孩子的情况陌生人知道得这么清楚!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起非法获取、出售、利用婴幼儿信息的案件。



来来来,我们先来看一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图。



处于关系图首位的韩某,原本是上海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张某原本是黄浦区疾控中心的员工,跟韩某是一对好朋友。


范某是专门经营婴幼儿保健品的,为了精准定位到潜在客户,范某找到了张某要买婴幼儿信息,而张某又找到了韩某。三人之间的利益链条从2014年年初开始建立起来。


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范某买来的信息还不仅仅是一人独享,而是和同行李某共享的。


而这李某呢,在2015年的时候,又把这些信息卖给了开公司的王某。


这王某日防夜防,却没有防到还有内贼竟然也看上了他的这些信息。



吴某原本是管装修的,他称王某不备,拿着偷配的钥匙跑到公司里,别的没偷,就把电脑里的婴幼儿信息给偷走了。

偷了信息的吴某还不满足,又在网上找了一个出售婴幼儿信息卖家龚某。


龚某呢,原本在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手里掌握了大量的婴幼儿信息,离职之后,他就想着,能不能把这些信息折现。正好碰上了来卖信息的吴某,为了提高客户体验,龚某第一次免费送了吴某8000多条婴幼儿信息,结果把自己也送进了看守所。



从韩某到龚某,八名被告人的行为都已经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浦东法院经过审理后,对这八名被告人分别作出有期徒刑七个月至两年三个月不等的判决。



那么,在生活中,为什么信息泄露已经成了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呢?

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自律、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作为每个个人而言,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信息。



每次的快递单不要撕下来就扔,记得把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用笔划掉哦~~


火车票、飞机票、银行对账单等含有个人信息的文件最好是撕碎了之后分别丢掉哦~~


街边填问卷送小礼物,但是要求留下个人信息的活动轻易不要参加哦~~


地铁站里、地铁上那些要求微信扫码关注送小礼物的,轻易不要扫哦~~


在网络上注册信息的时候,在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留下完整的真实个人信息哦~~


如果实在不想被电话骚扰,可以去办理一个手机副号,但凡是涉及到买房、买车、购物的,都可以留下副号的信息,这样的话,如果你不想被这些推销电话骚扰,你就可以选择关机啦啦啦啦~~~


当然,如果您有什么好方法,也可以分享给大家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丽娇 编辑:周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