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视频 | 中国战“疫”获高度评价 哪些科技力量功不可没?

这就是中国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03-24 09:55

在3月23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就“中国抗疫中的科技力量”展开了演讲。

在这次战“疫”的过程中,中国医学科研队伍展示了雄厚的实力,他们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这个病毒的毒株,而且及时与全球共享,得到了国外医学界同行的高度评价,为国际社会共同战胜这个疾病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们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并推进疫苗的研发,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这次战“疫”中,中国整体信息化的水平得到充分的展现。17年前非典爆发的时候,中国主要还是靠电视传播信息。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发布的主渠道,手机、网站、各种权威的信息发布,让疫情相关的信息变得十分透明。只要比较一下中国疫情信息发布的质量和美国信息发布的混乱,两个国家疫情防控的水平,包括信息化水平,高下立判。



这次疫情防控中,5G、AI算法、无人机、机器人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方说5G云端智能机器人,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导诊、消毒、清洁、送药等工作。5G热力成像测温系统在人流出入比较多的地方广泛应用。疫情爆发之后,各大云计算厂商率先宣布向科研和医疗机构免费开放AI的算力。通过AI算法,原本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这为后续疫苗和其他的药物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可能还记得“无人机喊话村民老太太戴口罩”的视频,这次战疫中有许多中国式的幽默,反映了中国基层工作者的无限的创意,经常让“宅”在家里的大家忍俊不住。比方说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各位居民朋友,请大家严守规矩,我们这里没有雷神山,没有火神山,也没有钟南山,只有抬上山”。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短视频、长视频、网游等等在这次长假中大放异彩。《这就是中国》这个节目,包括过去的四十多期,也吸引粉丝无数。2月23号晚上,张教授第一次通过“腾讯会议”软件与央视新闻做了一个小时的连线直播,和听众讨论中国战“疫”的模式还有一些其他话题,没想到竟有7770多万人在线观看,这大概等于就英国和荷兰人口加在一起。期间,一位来自武汉的中学生告诉张教授,他10年前写的《中国震撼》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大家进行了坦诚的互动。在封城封户的武汉,这么多孩子还在客户刻苦读书,令张教授十分感动。



中国人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张教授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位英国记者看到映秀村死去的孩子留下的作业本,上面抄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方块字,他感叹地说,中国一个边远村庄孩子的作业,可以让所有英国的同龄孩子感到惭愧。远程课堂教学这次被广泛运用,学生宅在家里继续上课,在国内大家可能感觉不到,如果拍一个中国孩子在家中上课的视频,估计可以感动很多老外,他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有竞争力,为什么中国科技进步得这么快,这么有竞争力。不过这次也闹出很多笑话,安徽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调错了频道,上了一节高二的化学课,他抱怨一点都听不懂,但还是萌萌地用各种符号做了笔记。在线教育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这次超大规模的应用必然为这个领域开拓广阔的前景。



此外,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这次也大显身手。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个健康码,红、黄、绿三种颜色,极大地方便了疫情防控。大家手机上的“确诊患者同乘查询”小程序,方便第一时间发现疾病的密切接触者。基层社区都有微信的小程序,提供点对点的社区服务,这一切西方国家是做不到的。除了信息化水平的差距之外,西方文化中个人权利至上也是一个原因。但愿经过这一次疫情的生死考验之后,西方有更多的人能够借鉴中国文化中把权利和责任加以平衡的朴素智慧,否则西方社会将越来越难以应对大规模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不久前也坦承:在21世纪,如果要人们在隐私和健康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多数人会选择健康。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