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垃圾分类 沪上高校新风尚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19-03-07 16:53

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正渗透到各行各业。近日,不少高校也开始认真规划执行垃圾分类这件事情,有的制定了严格的校规,有的设置了校园垃圾分类示范点,有的因地制宜配置了智能回收垃圾桶,还有的利用高科技技术,来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越来越多的师生正在积极参与其中。

在位于临港新城的上海电力大学,本学期开学,就开始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垃圾分类。宿舍3号楼门口是一个示范点,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8个不同的垃圾筒一字排开,宿管阿姨每当看到有学生来扔垃圾,就会上前监督指导。

而在学生寝室内,垃圾分类也蔚然成风。学生们平日扔垃圾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进行分类。



张佳莹同学说:“我们寝室最多的垃圾就是外卖还有快递。外卖的盒子应该是干垃圾,吃剩的食物是湿垃圾,我们会进行分类。快递的话,盒子会放在可回收或者干垃圾那里,上面的胶带严格地说要撕下来,但是比较麻烦,我们还在努力地改进和尝试中。”

上海电力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吴亮表示:学校准备引入第三方企业,把有价值的垃圾进行有价值的回收。同时会把垃圾分类的工作也会打入学生寝室的评分标准去,督促学生对于垃圾首先进行自我分类。

而在华师大中山北路校区,校区八舍放置了一组智能分类垃圾桶,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作小黄狗。同学们只要下载APP注册,再点击屏幕,选择投放的垃圾品类,就可以扫码开箱。然后将垃圾扔进智能箱体内,小黄狗会自动按照个数和公斤数来计算总价,在微信账户上支付同学环保金。



一位女生举着手机告诉记者,已经收了有4块钱了,平时寝室的快递盒子,都会攒起来,一次性拿到这里来投。另一位女生表示,这种互联网+的方式还是挺时尚的,我们过来的时候会有一种就像操作手机,使用电子产品的感觉,所以还挺喜欢这种方式。

据悉,小黄狗投放第一个月,共注册人数118人,投递订单数290个,现在效益更加明显。华师大后勤保障部副部长毛云飞表示:学生每次投递就能在微信上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运行100多天来,小黄狗总共收了大概5200个瓶子,除了瓶子,大概有3000多公斤其它的垃圾。

此外,交大还在食堂试点餐厨垃圾的就地资源化回收,并制订了严格的校规,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照执行。上海纽约大学鼓励学生自带可重复使用的水壶、水杯等,还将取消使用塑料吸管。垃圾分类的工作正在上海各大校园广泛推动,成为一种新风尚。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实习编辑:申冬梅)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