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我们之后:游走于现实与幻想边缘的无性别“幽灵”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2017-03-19 09:32

1968年,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仿生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在环境严重污染的末日世界,幸存的人类努力完善他们的机器人伙伴——“电子羊”,让它们的各项技能无限接近于人类。耐人寻味的是小说标题,点明了机器人能否像人类那样感知世界。有意思的是,当机器人走进现实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以不同的身份进入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里,你很难判断这个人在现实世界里的性别、职业,但虚拟世界里的身份又是现实世界的延伸。

“我们之后”现场


一场“我们之后”(After Us)艺术展就将关注焦点聚集在现实生活与幻想生活之中。很难说这是艺术挑战科技,或者是科技启发艺术。正如该展策展人劳伦·康奈尔所说:参展的艺术家们将他们对未来的想像,叠加在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上,不仅探讨了虚拟化身,通过哪些方式拓展我们的情感,并让我们能够设计并使用虚拟身份,同时也重新界定人类的范围。展览的标题是“我们之后”,揭示了这个源于现实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幽灵。这场群展由K11艺术基金会携手美国纽约新美术馆联合策划。

李燎《僵局》


打一场“完美的”英雄联盟

走进展厅,就看到一排年轻女子面对电脑坐着。她们不是客服,而是玩“英雄联盟”的女子战队,敌方玩家就是普通的参与者,女子战队将在k11对战一个月,而整个过程将以视频的形式被记录。

这当然不是一场简单的“英雄联盟”游戏对抗赛。艺术家李燎在游戏中给女子战队设定了一个基于规则之上的规则——不能过河界。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僵局,而这种僵持状态能持续多长时间,就是艺术家想要知道的。

“我在玩单机游戏的时候,很迷恋自己在游戏当中建立起来武值的数据。”李燎说:“有些时候不忍心干掉敌人,因为我明白,没有敌人就没有我了。”

而在《僵局》这个作品中,李燎设定了游戏之中的游戏。在他看来,新的规则是对既定规则的蔑视。看似限定了我方的战队,其实却是在“调戏”敌方的玩家。“对既定规则的否定,必然面临非常难赢的状态。我方需要有强大的武力值和非常坚持、努力、持续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我的新规则是一种比较美的呈现,是一种完美。”

陆杨《子宫战士》


利用反差萌而诞生的“子宫战士”

艺术家陆杨的作品《子宫战士》是整个展厅里最弹眼落睛的,展区被布置成一个类似东京某个动漫店的场景,里面有动漫服饰,也有可以玩的游戏机。

整个作品其实是一个系列,有点像一个IP。围绕着子宫战士,有动画、漫画、游戏和Cosplay的摄影。

“子宫战士”的诞生来源于一则新闻。2013年,东京有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殖器通过手术的方式割除,他并不是想变性,而是想做一个没有性别的人。“子宫战士”没有性别,没有年龄,没有身份,没有阶层,就像在嘲笑为什么要给人类设定一个性别。

但是,“子宫战士”有颜值。一开始艺术家对于这个形象的设定是邪恶、美式的英雄,但随着品牌的趋向,艺术家不得不把形象改成美少年,“不然,我没办法再制作下去了,因为我只能看着美少年样子,我才可以坐电脑前每天工作10多小时来进行创造。”陆杨说:“这种角色的外观就是自己心中缪斯的样子,你可以看到它的攻击方式,可能会让很多观众觉得愤怒、恶心。我很多作品当中,都可能会有这种比较大的反差。现在很流行反差萌,我很早就运用了这样的手段。”

艺术家同样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陆杨规定了这个战士只能用子宫的功能来发招。“对于其它的作品或者你创作范围来说,这个规则,你就是一个地球人,你所吸收的所有经验都是地球人的经验。再怎么创作也就这么着了,因为你只是这个纬度一个弱小的人类。”

斯图尔特《生活如此多汁》

从游戏的枪林弹雨中爬进现实的女人

和陆杨的“子宫战士”相反,来自纽约的艺术家斯图尔特却是将游戏中的人物带进了现实。展厅里,一个满是伤痕,像是从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的女子令人触目惊心。这就是斯图尔特最具识辨度的仿生人偶作品——穿着不同的时装,通过焚烧,像世界末日一般存在。

“人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好莱坞素材带。”斯图尔特说:“像垃圾场里的机器人、电子人都会带给我灵感。可能它们已经过期、过时了,不再使用了,但被废弃的电子人里面可能还会有一些软件可以使用,甚至还有灵魂。”而游戏中逃脱敌人或者杀掉敌人的动态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也一直吸引着斯图尔特。

至于为何一直出现女性人偶,斯图尔特半开玩笑地说:“我玩格斗类游戏的时候会使用女性主角扮演,也有可能家里女性较多,或者我心里有点小变态。”

“我在家里,在脸书上,在朋友面前和在视频游戏中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斯图尔特说:“网上你是匿名的,可以有不同的‘替身’。你在网上看流行的视频,你会做出评论,可能会有非常暴力的评论、因为大家是匿名的,所以会暴露出一些你的阴暗面。”斯图尔特让游戏中格斗残缺的人体以实体在现实中展现,恰恰是让人倒过来思考自己在网上的化身究竟意味着什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编辑:胡琰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