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透过面孔 回望2017国际政坛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邹琪

2017-12-31 10:44

还记不记得2016年飞出的那一连串"黑天鹅"?特朗普当总统、朴槿惠被弹劾、英国脱欧……2017年,这些飞出的"黑天鹅"都落地何处?

在总结2017年度全球思想者榜单时,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出了这样的评论:"如果2016年是保守民粹主义扫荡全球的一年,那么2017年就是为旧世界做清算的一年。"

"清算",不仅意味着对旧制度、旧体系、旧政策的推翻,更意味着新措施、新战略、新思想的崛起。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清算过程中,多国领导人大洗牌。一些老面孔从我们眼帘淡出,一些新面孔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在这期间,有太多的意外和惊奇。这些意外出现、迭加并碰撞,构建了2017年的全球政治格局。在跌宕起伏中,在得意失意背后,一出出悲剧、喜剧、讽刺剧竞相上演。

在时光飞至年终之际,让我们借着这几张鲜活的面孔,再次回味2017年的那些国际事件。

2017新面孔之一:"搅局者"特朗普

竞选时语出惊人,上任后大刀阔斧。2017年,是特朗普这位"政治素人"开始总统实战的第一年。

内政方面,"通俄门"调查挥之不去,多名要员因此辞职;他毫无征兆地开除联邦调查局局长,引发上任以来最大宪政危机;他的“旅行禁令”招致国内外大规模声讨;他力推的《美国医保法案》被指换汤不换药;他开启里根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税改;他面对夏洛茨维尔暴力事件时态度模糊立场摇摆。

外交方面,特朗普持续引发政治"地震",他接连"退群",先后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他拒绝确认伊朗遵守伊核协议;他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他屡次对朝鲜放狠话,发出"火与怒"的警告……种种与竞选时相同或相反的论调,刷新了全世界对美国外交底线的认识。

这接二连三的"惊世之举",特朗普2017年的外交表现能得几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对于特朗普各种"退群"举动并不意外。退出TPP,并不是特朗普的标签,而是美国国内的诉求;退出《巴黎协定》,也是任何一个共和党总统上台之后都必须做的事情;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不是特朗普专属,里根时代也有过。大家都觉得特朗普任性,但没有哪件事是不合法的。

不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郭宪纲,对于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这个问题上,认为是出乎意料之外。因为特朗普竞选时在对待巴以问题上,还是比较理性的。当时他甚至讲过,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应该保持中立。但到了年底他做出这种表态,可能他是受到了美国犹太院外集团的压力,再加上"通俄门"的压力,他需要找平衡。

2017新面孔之二:"平衡木"上的文在寅

2017年的韩国,经历了罕见的政坛风波。“亲信干政”事件搅乱青瓦台,前总统朴槿惠终被弹劾。

5月,新总统文在寅走马上任,韩国政坛动荡逐渐平息,但过去几年积累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依然让韩国面临着艰难的道路抉择。

半岛紧张局势持续升级,朝美两国在钢丝上相向而行。为解开困局,文在寅一方面多次表态愿与朝鲜对话,一方面划出“红线”,表示不容许朝鲜完成并拥有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萨德”风波是韩国另一大外交危机。

原本反对“萨德”入韩的文在寅,为巩固韩美同盟,上台后加速“萨德”部署,随后顾及周边国家反对,又通过出访,希望缓解因此被蒙上阴影的邻里关系。

各式各样的棘手问题,考验着这位“平民总统”的政治“平衡术”。



无论文在寅是否能够缓和半岛局势,韩国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恐怕都是要选择自己的国家道路。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朝鲜半岛诸多问题的当事方,韩国必须思考的是,在重大问题、重大节点之际,韩国究竟是要被裹挟在大国的战争车轮之上随波逐流,还是要以理性的姿态,真正成为东亚和平的维护者、东亚发展的建设者?夹在中美朝三国之间,文在寅会成为朝鲜半岛的"关键先生"吗?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认为,东北亚的局势异常复杂,在朝核问题上,韩国面临的威胁最大,韩国必须在不同角色之间相互调整,处理好和中美日俄包括朝鲜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另外,在最近美日韩联合军演方面,原来美国和日本希望和韩国搞三方演习,但文在寅最后还是决定和美国搞双边演习,不和日本掺和到一起,他要搞多元的平衡。

2017新面孔之三:"初生牛犊"马克龙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宣布法国为“2017年度国家”,因为它的新总统马克龙,是那个“将欧洲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5月,年仅39岁的马克龙就任法国总统,并迅速掀起改革风暴。凭借“少壮派”的朝气与激情,马克龙向“高福利”开刀,完成难度极高的劳动法改革,并在政治、税收、教育等多领域推出新政。

国际舞台上,马克龙也频频亮相,与各国领导人加紧接触,对国际热点和重大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他批评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却又邀其访法并参加国庆日阅兵;他与普京拉近关系却又处处透露强势;他出访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欲斡旋中东危机有所作为。



在推动欧盟改革方面,法国也一“马”当先。德国大选刚一落幕,马克龙就主动发声,提出“重塑欧洲”方案,呼吁法德一起推动欧洲一体化继续前进。马克龙的一系列应对,会把法国带向哪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认为,马克龙当选是法国理想主义胜利的一种体现,法国和德国重新成为欧盟核心,使得欧盟凝聚力不会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世界多边主义已经走下坡路的背景下,由法国与德国来维护多边主义,能够维持一时,但很难维持长久。

2017新面孔之四:"改革王子"穆罕默德王储

今年6月,81岁的沙特国王萨勒曼打破“兄终弟及”的继承传统,突然任命其32岁的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王储。

穆罕默德不仅是沙特历史上最年轻的王储,还掌握国家经济和军事大权,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网络票选为2017年度人物。

外界对穆罕默德王储被委以重任,赋予各种想象和猜测,而这位“改革派”王子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在沙特内外掀起轰动效应。

他推出雄心勃勃的“2030愿景”经济计划,推动沙特经济改革。他计划耗资5000亿美元打造新城,聚焦能源、生物科技和先进制造等行业。他推出社会改革举措,主张允许女性驾车,鼓励妇女参政议政,改变沙特保守的国际面貌。

这位80后政治新星本人也严以律己,没有不良嗜好,既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晚归。他赞扬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在到处是悠闲人的沙特,他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他只有一个妻子,这不仅在王室,就是在整个沙特都极为罕见。



今年11月,沙特国王突然下令逮捕11位王子、4名现任大臣和11名前大臣,同时成立反腐败委员会,由穆罕默德王储领衔。这场以"反腐"为名的风暴,在这样的深水区发力,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认为,沙特现在走到一个历史的节点,随着油价不断下跌,它原来既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在政治上他要去除原来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相互争斗的情况,为了要推行整个改革计划,必须要在国内凝聚起共识。通过建立反腐委员会,把权力拿到自己手里,是最重要的考虑。

不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认为,廉政风暴不是为了巩固王储地位而发起的,主要还是为了重塑沙特阿拉伯的国际形象。沙特要维护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领袖地位,通过反腐风暴,使得沙特成为一个崭新的国家。



2017年的中东局势可谓“剪不断,理还乱”,除了巴以问题、伊核问题、与卡塔尔断交,另外还有也门前总统被胡塞武装打死、黎巴嫩总理哈里里“罗生门”事件等等问题。一系列乱象背后,是域内外强国的多方缠斗。那么2018年的中东,是否能够走出乱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认为,2018年极有可能重新洗牌,背后最大的矛盾还是域外美俄两个国家在中东的角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郭宪纲认为,明年中东局势会更加混乱,老的矛盾依然存在,新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库尔德问题可能会凸显出来,又会引发域外力量的介入。所以这个地区会变得更加复杂。



2017年,这些老面孔、新面孔们正在以赌博的姿态推动世界裂变,希望从中受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们是会在历史画卷中写下长长的一篇,还是会在挑战面临露出窘态?他们谁才会是最终的赢家?时间会给出我们答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邹琪 编辑:馨元)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