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夯实分级诊疗 家门口的哨点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01-06 14:24
为了减轻上级医院压力,抓住新冠感染患者的“黄金72小时”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扩容增能,不断满足市民新冠感染后在家门口氧疗、输液、住院等服务需求。
目前,全市3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分中心里,有327家设置了氧疗区,可提供门诊氧疗吸氧服务;315家提供门诊输液服务;201家可提供住院服务,主要承接上级医院新冠救治后下转回社区的患者。
与此同时,这几天,在上海很多社区医院内,培训用药、严格评估也成为不少医生的新课程。对新冠病毒重点人群感染者评估,并在市区专家组指导下,对符合指征的感染者使用抗病毒药物,干预病情,减少重症发生,这一措施已在迎战这波重症高峰中初步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社区医院侧重在老年人慢性病治疗、配药等方面发挥作用,眼下,要承担发现、干预、分流重症患者的“第一道防线”,社区医院如何更好地发挥哨点作用?要夯实分级诊疗的基础,社区医院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上?东方卫视《午间30分》栏目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毛逸艳。
问:您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几天情况怎样?是否还处于一个就诊的高峰期?每天来的病人主要是哪些情况,需求是什么?
答:这几天,我们的门诊的接待量较之前有明显的增加,每天来门诊看病的患者差不多在1700人左右,这些患者主要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中,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因为感染后出现的咳嗽等症状,这些患者来就诊是希望到社区医院来拍片(CT),确认肺部是否被感染,还有一些患者想到社区医院进行补液治疗。
问:目前,上海已经发布了《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这份规范你们是否有组织系统地学习过?对于社区医生来说,如何在第一时间识别有重症或危重症风险的病人并尽早进行干预?
答:分级诊疗文件下达以后,我们全体医务人员都对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每一位社区医生都清楚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在接诊新冠感染者时的操作流程。治疗新冠不能拖延,如果大量人群在同一时间感染,就会造成医疗挤兑。所以,我们社区医院依托中心的16名家庭医生,加强对社区内重点人群的监管,每一个家庭医生差不多会管理600至900名重点人群。重点人群主要是社区内65岁以上、且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我们对这一部分群体实施了长期的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会和他们的家属保持沟通,一旦这些重点人群中有人被感染,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也就是在病人刚刚被感染后就能就能及时进行干预,这样可以避免感染者发展成重症或危重症。
问:如果在发现有潜在重症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救治手段?在这方面,我们有什么预案吗?
答:我们是有预案的。就是按照专家给我们社区医生进行培训的内容来实施救治。医生先对患者进行诊断,如果感染者是高龄、65岁以上且有慢性疾病的,我们社区会根据病情先给患者使用小分子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尽量延缓患者病情发展,还有一部分病人会使用小剂量的激素进行治疗。这是我们社区医院目前采取的一个诊疗方法。
问:在我们记者的走访中也发现,不少社区医院都存在CT等设备短缺等情况,你们中心的情况如何?在实际接诊过程中,还有什么难点吗?
答:我们社区医院也暂时没有做CT的仪器,而这又是现阶段群众需求比较大的设备。因此,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可能近期能够配备到位,一旦仪器来了,我们将尽快投入使用。除此之外,相比二级或三级医院,社区医院的药物也相对有限,一些病人需要的药物在我们这里无法配到,所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扩大我们社区医院的药品目录,同时给我们增加一些新的检测仪器,这样有助于基层诊疗水平的提高。
问:要让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您觉得社区医疗机构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补短板?需要哪些支持?
答:除了在药物、设备等硬件方面补短板外,我们社区医院医生的诊疗能力也需要提高,要学习更先进的诊疗手段。最近这段时间,上海市卫健委就专门对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了统一培训,让我们社区医生了解了小分子药物的使用原则等。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社区医生大概接受了5次这样的培训,这种培训对我们基层医生对于疾病的认识、诊疗能力的提供是非常有帮助的。接下来,市级医院的专家也会陆续下沉到社区医院来,我们也期待通过跟他们的深入交流,能让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彭晓燕 周缇)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