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展望2022①丨在不确定的世界寻求确定性

子午观潮

梁亚滨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2022-01-09 20:45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尽管从天文角度来看只是地球又普普通通地完成了一次绕太阳公转一周,但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类已经习惯赋予这样一个日子以更伟大的意义: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于是,对新一年的展望也就不可或缺。针对国际政治动向的展望,与其说是根据蛛丝马迹进行不自量力的占卜,倒不如说是对不确定性未来的担忧与期待。



中美关系的走向无疑还将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拜登政府上台一年以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竞争政策,而且把中国定义为唯一能够对美构成体系性挑战的力量。中美两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博弈依然在加剧、加深。


一方面,南海、台海局势暗潮涌动,随时存在恶化的可能。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QUAD)和英美澳“奥库斯”(AUKUS)的成立与活跃具有明显的目标指向。过去一年中,美西方多个国家的在南海和台海等问题上的相关表态和军事行动不断证明该地区的敏感性在呈现螺旋式上升。幸运的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依然稳固,大国核均势依然在发挥积极作用。1月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罕见地发表联合声明,同意避免进一步扩散核武器和发动核战。当前局势下,该声明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表明五国对发动核战的克制,但也间接反映出当前地缘政治博弈的严峻程度。



另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尚未有停歇的迹象,甚至存在恶化的可能。随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即将结束,是否还会有第二阶段协议成为商界迫切关注的事情。尽管海关数据显示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依然在加强,但潜在风险已经开始隐现。这突出表现在尽管美国通货膨胀已经达到历史新高,但仍然不愿意降低自华输美商品的关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的年度报告显示,中美关系紧张连续四年成为在华美企所面临的首要挑战,两国针锋相对的压力使其进退维谷。对继续合作的怀疑、国际旅行限制和选边站队的政治压力,正在削弱在华美企对营商环境的乐观情绪。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不断扩大涉华制裁名单,继续推动中美科技和经贸脱钩。中概股在未来一两年内从美国集体退市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此外,美国继续不断在人权问题上妖魔化中国,试图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对即将召开的北京冬奥会进行所谓的“外交抵制”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抓手。这使得两国民众和社会层面的相互反感不断上升,成为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新动力。2022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共和党誓言要夺回对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权。选举的动荡也将为中美关系增加更多的变数。



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但在未来一年可能依然会遭遇挫折。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欧关系未能取得预期突破。经过7年艰苦谈判,终于在2020年12月30日完成谈判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却在2021年5月20日被欧洲议会无限期冻结审议。中国与个别欧洲国家之间围绕一系列涉及中国内政的问题产生严重且激烈的冲突,并且迅速扩展到经贸领域。随着美欧重新恢复传统的大西洋友谊,作为整体的欧盟随之调整对华政策。


贸易武器化的现象也开始在中欧之间出现,欧盟先后出台“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反外国政府补贴条例”(anti-foreign subsidies regulation)和“国际采购工具”(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具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味。作为欧洲核心国家的德国已经成立朔尔茨(Olaf Scholz)领导的新的政府。执政长达16年的默克尔(Angela Merkel)离任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包括德国的传统对华政策。



1月5日,德国新任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 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联合记者会时曾公开表示,在涉及中国的人权与贸易问题上,德国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2022年也是欧盟另外一个核心国家法国的总统大选年。法国媒体普遍分析称,对马克龙较有威胁的竞争者均来自右翼。


相较而言,右翼政治人物更反对全球化,反对外国移民,更趋向保守主义。这与我国所倡导并支持的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存在一定的冲突。我们期待未来一年中,中欧双方能够找到更多的合作空间,解决或搁置当前的一些敏感问题,重启并早日落实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共同造福双方的人民。



日本和韩国是中国在新一年实现外交突破的重要方向。


共同作为东亚国家,中日韩都有难以选择邻居的地缘宿命。这使得三国都被迫不得不把处理好彼此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外交任务之一。尽管三国之间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令人遗憾的残酷战争,但和平友好已经成为彼此珍视的共识。对中国来说,面对美西方可能出现的联合封锁和施压,日韩是最容易突破的方向。


1972年中日建交,是中国率先走出冷战思维并打破冷战封锁的开端。1992年中韩建交,则意味着中国与所有东北亚国家实现建交,在该地区彻底结束冷战格局。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美西方加大对华政治与经济封锁的大背景下,中韩建交和日本天皇访华则使中国通过外交领域的突破,摆脱了再次陷入新冷战的风险。


目前,岸田文雄已经通过重新选举巩固了执政地位,大概率不会重复菅义伟短暂政权的命运。尽管日本倒向美方的趋势在加强,但中日之间依然存在外交转圜空间。2022年是韩国的总统大选年。无论是执政党候选人李在明,还是在野党候选人尹锡悦,都曾公开表示要放弃“战略模糊政策”,进一步强化美韩关系。尽管如此,2022年依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中日将迎来建交50周年,中韩将迎来建交30周年。特殊的纪念日,能够给双方提供重振双边关系的契机。我们也期待,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加令人瞩目的积极进步。



对中国来说,东南亚正在成为最具地缘经济影响力的地区。


目前,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超过欧盟的占比13.9%和美国的占比11.1%。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作为一个谈了十年的经贸协定,RCEP将形成一个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能够真正与《美墨加协定》和欧盟比肩,且包容性最强的自由贸易区,不同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的成员皆可得到发展。该协定生效后有大概65%的商品可以直接获得零关税待遇,未来二十年将陆续扩大到90%的商品。


面对美国推动的对华经贸脱钩压力和新冠疫情爆发所导致的全球供给链波动,RCEP成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一体化和深化产业链分工的强大动力,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强大纽带。这也因此成为我国对近年来全球化逆流和贸易单边主义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反击。此外,RCEP还能够为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向前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1年12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指出,2022年的外交任务是努力“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营造更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微信圈流传着一个略带苦涩的笑话,即2022年是2号2020年(twenty twenty two/too),代表了人们对那一年的失望。但是,不会的,2022年注定是一个新的一年。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年度汉字为“盼”,充分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新期待。我们更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迎接并化解各种艰难挑战,为十四五规划打好开局战,助力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


(看看新闻Knews编辑:赵歆 郝苗苗)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