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非凡2020③丨内外兼修的买卖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冷炜 李慧萍 胡苏青
2021-01-01 19:00:19
15年前,谢清满揣着一百块钱来到浙江义乌,靠出口发夹、橡皮筋等小商品起家,一路风生水起。直到2020年年初,他的出口朋友圈还遍布欧美多个国家。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那些美好瞬间成为回忆。谢清满告诉看看新闻记者,影响最大的时候,出口额差不多下跌了80%。
在义乌,和谢清满有一样遭遇的,不再少数。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出口"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依靠外贸而生的义乌一度发展艰难。当地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义乌外贸出口额同比下降近15%。
从事了13年出口工作的张涛,在2020年6月选择辞职创业,疫情叠加多变的国际形势,让他之前代理的家居出口产品陷入了两难境地,很多客户都不再下单了,即便有,订单也推迟到五六月份才开始下。
和陷入窘境的实体外贸相比,线上渠道相对好了不少。在专营跨境电商交易的义乌温投集团,负责人姜永忠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外国消费者从线下转战线上,直接通过电商平台下单,跨境购买商品。其中,自行车、电动车等"中国制造"甚至出现了跨境交易量暴增的情形,而包括电脑、家用电器在内的"宅经济"产品也是需求旺盛,这也让企业的跨境业务版块继续保持增长。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不过,因疫情导致的货物积压、港口停运,也让跨境电商的"最后一公里"走得也颇为坎坷。
温投集团亚马逊跨境电商部负责人吴航俊对此非常无奈,他一个月前发的货,到现在还没有办法提取,因为美国那边的港口柜子堵塞了,工作人员数量也不足,所有的柜子智能堆积在港口,无法入库。
面对重重困难,义乌的贸易韧性、枢纽作用逐步凸显。截至11月底,由义乌始发的中欧班列共开行860列,发运7万多箱货物,同比翻了一番,有效解决了航运、空运因疫情受阻的问题,构筑起了"稳外贸"的国际陆路物流大通道。与此同时,义乌也开始注重"内外兼修",内循环逐渐跑出了加速度。
在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物流枢纽义乌公路港,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货物从这里分发运往全国400多座城市,随着上游商家发货需求的不断加大,目前园区日均车辆已经达到两万辆,较之前上涨了近40%,却依旧一车难求,这个现象的背后则是企业和商家从应变向求变的不断转型和探索。
离开外贸出口行业的张涛,在2020年9月拿下了某国际知名品牌文具系列的国内销售代理权,专心搞起了内销。从批发转向零售,由线下转战线上,旺盛的内需市场,让张涛公司的销售量节节攀升。而一度遭遇打击的谢清满,也将目光转向了广袤的国内市场。结合多年积累的境外采购优势,他打造了一批全球时尚精品集合店,汇集红酒、彩妆、日用品等进口产品,向下游销售商发货,供应链销售额增长了50%。与此同时,自己也化身主播,尝试线上带货。
与此同时,专长于跨境电商的温投集团也开始涉足国内市场,企业不仅重新搭建了更适应开拓内需市场的组织架构,落实相关产品设计,还在去年6月启动了人才孵化培养的"双百计划",也就是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人才各培养100名。
作为 "双百计划"中"境内交易"人才的一员,吴灿经营着一家日用品销售公司。从去年9月起,她开始试水网络直播,3个月来已逐渐培养出了一批固定的客户群。
为进一步抢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机遇,义乌在推动实体市场繁荣复苏的同时,通过开展"网红直播""线上展会"等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上半年,义乌便开展了7万多场直播带货活动,实现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将"疫情之危"变为"转型之机",义乌尝到了甜头。不过,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需要改变的,不仅仅只有销售策略而已。为畅通各地企业的"双循环"之路,去年,国家相关部门在税收、产品交流展示、企业采购对接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义乌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改变旧思路,探索新方法,力争 "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为自己打开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冷炜 李慧萍 胡苏青 编辑:王麟 陈頲杰 沈佩佩)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