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视频 | 执牛耳者|妻子的坚持让他更坚强 人造精子开启新突破

执牛耳者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6-17 08:00

2001年,由美、英、法、德、日和中国组成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一重大突破历时11年的研究,开展了对二十三对染色体DNA大规模测序的国际合作,最终绘制了一张类似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人类基因组精确图谱。为人类揭开自身的奥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人类基因组图谱


然而近二十年时间过去了,已经发现的两万六千多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其中尚有一万多个基因功能处于未知状态。这项汇聚全球顶尖技术和资源的研究,到底为什么无法突破呢?原来,用于蛋白质功能研究的抗体,制备起来昂贵且繁琐,而不同蛋白质的研究又对应不同抗体,如此庞杂而无序,使得研究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推进缓慢。那么,能不能为这两万六千种蛋白质贴上专属标签,用一种抗体识别出所有蛋白质呢?


进入2019年,一位中国科学家决心打破僵局,用自己的技术,为那些未知的基因标记,编制专属“二维码”,推动整个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程。他就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劲松。



李劲松团队曾将精子放入没有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生成了行为类似精子的干细胞。这种人造精子细胞能使卵细胞受精,培养出小鼠幼崽。这些小鼠跟正常小鼠长得一样,唯一区别就是所有半克隆小鼠都是雌性。而人造精子细胞的诞生,让科学家们未来进行基因编辑变得更简便高效。



但是李劲松让他的人造精子细胞承担了另一项重要任务。就在2019年5月,李劲松作为创始人,发布了“基因组标签计划”。以往这些人造精子细胞的任务是建立各种疾病的模型小鼠,而现在,人造精子细胞将要建立出执行基因组标签任务的模型小鼠。


所谓基因组标签,就是在基因组DNA上插入一段标签序列,随后转录翻译成携带标签的蛋白质。将基因组全部蛋白质都带上标签后,只需要一个类似“扫码器”功能的抗体去识别标签序列,就可以高效有序地研究全部蛋白质。因此当带有标签的模型小鼠建立之后,就可以如同精确“定位”一般,通过监测标签来研究蛋白质的行为与活动。



1996年,25岁的李劲松从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一心想当公务员,但面试却没有通过,于是,他留在学校当了老师。此时的李劲松并不知道,一段前往北京大学做旁听生的经历,将会让他的人生充满戏剧性。


在北京大学旁听课程时,李劲松结识了他人生中一位重要的导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李劲松利用课余时间在陈大元的实验室里做课题,随后他考上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博士,并且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头克隆牛。



李劲松说,克隆牛的经历让他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重新拾起了信心。博士毕业后,他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在美国知名学府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原本以为这将会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始,但现实却再次给了李劲松沉重的一击。陌生的环境,科研课题又和他人迥然不同,让李劲松在两个月时间里暴瘦十几斤,他甚至萌生了逃离纽约的念头。此时,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让他重新决定:留下来,挺过难关!2007年回国后,他又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个选择:来到上海,在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研究所,开始属于自己策源创新的研究。



从一个想当公务员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李劲松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这恰恰又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来源:《执牛耳者》项目组 视频编辑:胡琰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