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视频 | “中俄极”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最重要的中坚力量

这就是中国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7-16 10:11

在7月15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就“中国是如何突破依附体系的”展开了主旨演讲。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外围中心体系之外还有两个板块,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或者叫苏联板块,还有一个就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时和苏联分道扬镳了,所以可以叫做中国板块。那么这两个板块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某种意义上整个冷战的过程,或者叫东西方之争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西方国家不断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把这两个板块拉入“外围-中心”体系,成为外围的一部分,实现西方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应该说这两个板块一直在和西方抗争和中心板块抗争,但后来苏联板块的抗争失败陷入了外围,中国成功实现了全面崛起。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其实力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帮助它的欧洲盟国恢复面临崩溃经济状况,同时也抗衡他们眼中的苏联板块对欧洲的渗透和威胁。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针锋相对地提出“莫洛托夫计划”,莫洛托夫是当时苏联的外长,所以这个计划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那么具体的载体就是说1949年成立了一个叫做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独立于西方的,在苏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体系。里边也有产业分工,也有协作。中国在一段时间里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经互会的会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苏分道扬镳了,中国就不去了。当时中苏矛盾非常大,中国也批评苏联说,你这个经互会里边实际上也是“中心-外围”关系,苏联处在中心,越南、朝鲜、古巴、罗马尼亚等等处在外围,中心剥削外围。现在回头看,可能我们的批评也有一点有失偏颇,苏联毫无疑问有大国主义的倾向,但事实上苏联得到好处不是太多,后来经互会某种意义上成为苏联难以承受的一个经济负担。张教授个人认为经互会没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没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不敢开放竞争,结果整个体系没有国际竞争力。最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变成了易货贸易,比方说古巴向苏联出口食糖,朝鲜向苏联出口矿产,那么苏联向他们出口机器。



应该说苏联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内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成为一个大国,而且在卫国战争中实际上是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最终成为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特别在军事领域。但苏联模式确实带来很多问题,包括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衡,另外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以及体制官僚化,缺少创新的活力,最后整个的知识精英,政治精英被西方话语忽悠,然后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经互会本身也随着苏联解体而解散。



如果从“外围-中心”这个框架来看,苏联板块的崩溃就意味着西方成功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某种意义上恐怕是人历史上一次超大规模的财富转移。苏联板块的财富几乎被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洗劫一空。上个月张教授去俄罗斯进行智库交流,很多人都问他,你们怎么看我们的普京总统。张教授说,我个人认为普京对俄罗斯恐怕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使俄罗斯摆脱了原来已经降到这种外围的地位,或者西方附属国的地位,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如果说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单独的一极,那么俄罗斯也是单独的一极。从综合力量比较来说,俄罗斯比中国弱,但俄罗斯有自己的特点,特别在全球战略外交和军事方面,它的世界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张教授觉得今天中俄共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非常重要。两国的关系处在历史最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作为单独的一极,俄罗斯作为单独的一极,双方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那么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把它称之为国际战略合作中的“中俄极”。可以说今天的“中俄极”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最重要的中坚力量。

(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