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7″

视频 | 美国会前拉拢盟友欲造势 中方正告:不吃这一套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陈维琴

2021-03-19 17:00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之前,美国在中国周边跑了好大一圈,美日、美韩、美印、美日印澳、双边的,多边的,通通通了一遍气。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想在中国周边拉圈子搞“围堵”的目标没有变,但其“招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值得我们警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儿。



拜登政府的新招数:“糖衣炮弹”


大家回想一下,特朗普政府是怎么拉着盟友围堵中国的?两个字:“硬拉”! 在各种外交场合,蓬佩奥之流一张口就是“全怪中国”、“让我们一起来遏制中国”吧。如此“简单粗暴”、“不加掩饰”,让美国的盟友很反感,觉得美国利用盟友去达成自己的目的,盟友们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陷入大国博弈的危险之中。



因此,在特朗普政府卸任之前,其官员出访的画风非常尴尬。蓬佩奥访问欧洲的时候,不少欧盟官员拒绝和他见面;他好不容易去了趟法国,却被法国跳出来澄清说,会面不是法方安排的,是美方安排的。


“硬拉”盟友,结果“尴尬”了自己!所以,拜登政府对待盟友的最大变化就是:送上“糖衣炮弹”,以求“各个击破”!


美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上任后的第一次出访,就献给了日本。而且根据目前的信息,菅义伟也会成为第一个与拜登面对面会晤的外国首脑,这本身就是给了日本一个很大的面子,因为日本人特别看重这个“仪式感”。四年前,特朗普还没上任的时候,安倍就抢着前去拜会,争当“第一名”。


此外,日本方面的“核心关切”是什么呢?关心美日同盟是不是“坚如磐石”?关心美国会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帮日本?关心美国如何看待中国新出台的《海警法》?对于日本的种种“关切”,美国统统给予满足。美日“2+2”会谈后的联合声明,提到“美日同盟是印太地区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基石”;提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包括钓鱼岛”;还提到对“中国的《海警法》深表关切”。


再来看美韩互动,拜登政府人还没到,但先表明了“诚意”。在特朗普时期,美韩的最大矛盾就是军费如何分摊。2019年前,韩国每年为驻韩美军负担8.3亿美元,在当年美韩重谈军费的时候,韩国同意将军费上调13%,但是特朗普“狮子大开口”,说这么点怎么够啊?韩国,你以后每年付50亿美元吧。50亿美元,相当于一下子上涨了500%,韩国当时气得怒火中烧,在谈判中拂袖而去。



于是,拜登政府又送出了“糖衣炮弹”,你韩国不是能接受13%的涨幅吗?那就涨13%吧。3月10日,新的美韩军费分摊终于谈妥了,军费上涨13.9%。虽然韩国实际是被“敲了竹杠”,军费又涨了,但是拜登政府表面上算是“给足面子”了。


还有前几天的美日印澳四国峰会,峰会的规格很高,拜登、菅义伟、莫迪、莫里森都参加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大boss们聚在一起可不容易,尤其是印度,对于参加这种“小团体”,态度是有些些扭扭捏捏的,因为印度秉持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而且最近中印边境对峙降温了,中印的投资合作也加速了。

 

所以,此次四国峰会貌似没有聚焦传统的安全议题,而是主谈气候变化和疫苗合作。不少分析认为,会议的调门之所以比较低,就是为了照顾各国不太统一的立场和态度。会后,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还特地表示,领导人们讨论了中国带来的挑战,但会议的主题不是中国,大家凑一块儿也不是要搞亚洲版北约。


而且大谈“疫苗合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很自然地给印度送上一份大礼。四国在会上宣布要一起搞疫苗合作,日本和美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澳大利亚提供物流,支持印度建成“世界疫苗工厂”。美国牵头送上“抢占疫苗市场”的机会,印度当然很高兴了。



印度开心了,美国自己也不吃亏啊,“疫苗合作”拉近了四国的关系,也展示了自己积极抗疫,关心盟友的“良好形象”嘛。


“糖衣炮弹”包裹了何种“目标”?


那么,美国给盟友们送上的“糖衣炮弹”之中,包裹了什么“目标”呢?其实,看看美国和盟友谈话的关键词,我们就知道了。


哪个词儿出现的频率高?“印太”首当其冲!这几天,美国能不提亚太就不提亚太,开口闭口言必称“印太”。


“印太”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2007年,但是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火”起来的。2017年,特朗普在东亚之行中,宣布“印太战略”成为时任政府的亚太战略。


所谓“印太战略”,就是说美国做“盟主”,美日印澳为核心四国,一起在印度洋-太平洋区域,采取包括政治(民主价值观)、外交(拉帮结派)、军事(军演、军售等)等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所以,说到底,不管美国怎么遮遮掩掩,改变话术,目标还是中国。


在日本,美日官员在会晤中大谈“自由开放的印太”,在联合声明中不断点名中国,谈到了南海、东海、钓鱼岛、香港、台湾、新疆等等问题。我看到有个评论讲得很到位,说要是没了中国因素,布林肯和奥斯汀,好像都没有理由去日本。


再来看美日印澳四国峰会,这个会议的官方文件倒是只字未提中国,但是我们稍微花点时间,来看看四国首脑会后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


这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它说,气候变化变得更严峻了,新技术改变了生活,地缘政治更复杂了,大流行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建立“自由开放的印太”;要确保“自由航行”;让各国不受胁迫地做出自己的政治选择等等等等。



大家感受一下这个逻辑线,在气候变化,艰难抗疫的背景下,致力于建立“开放自由的印太”?还确保“自由航行”?是不是觉得这个逻辑哪里怪怪的?然后文章话锋一转又说,最重要的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结束新冠大流行啦。


这种行文方式,是不是有点像办公室常用的“三明治”谈话法?好比领导找你谈话说:小X,最近工作很努力啊,但是你还是要在一二三……这几个方面改进啊,当然以你的能力肯定能做得很好。谈话的一头一尾都让人觉得没啥问题,但真正的核心包裹在“中段”,所以美国的真实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各种场合的各种发言,结合起来一看,美国人的战略思路还是比较有限的。历史上有凯南写“长电报”,于是美国国务院也模仿写一篇;跨大西洋有个北约组织,于是美国在亚太拉着日印澳组四国集团;20世纪最重要的大国博弈就是美苏冷战,于是美国看中国始终跳不出冷战思维。


所以,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不论美国的态度和话术怎么变,恐怕只是“新瓶装旧酒”,施压中国的目标并没有变化。


美国“目标”能否达成?


那么,美国的“目标”能达成吗?我觉得,目标“不容易”实现,但是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先说为什么“不容易”。首先,中国周边的国家都与中国有着非常紧密的经贸往来,美国靠着“价值观外交”,靠着一点所谓的好处,就想重新获得盟友的信任,并且让盟友“统一战线”,恐怕没那么简单。


其次,盟友之间也不是那么容易协调,比如美国这次特地强调了“美日韩三边合作”,为什么要强调呢?不就是因为日韩之间存在历史、经贸、外交矛盾,步调不一致嘛。


再次,我们把美日印澳在地图上连起来,可以看到一个几近菱形的“包围圈”,但是这个“圈”当中,缺失了很大一块,那就是东盟。相对于日印澳韩来说,东盟国家更不愿意给美国当棋子。3月14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接受BBC专访时也明确说,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希望中美在本地区稳定共处,希望与中国继续共同发展繁荣。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切不可掉以轻心。特朗普政府“大棒”政策得不到盟友的“真心”,但是拜登政府的“胡萝卜加大棒”或许能起到一些拉拢作用。


比如说,日本这一次就表现得比较积极,美日发表的声明,处处针对中国,措辞相当强硬!


还有更奇葩的,日本《读卖新闻》问道说,美国将与中国“长期战略竞争”,日本“作为同盟国能够做出多大的贡献呢”?这种深入骨髓的“小弟”心态,真是让人无语!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