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视频 | 视频|大国外交启示录 ⑥:这几个国家竟然取代日本 成为中国“大国外交”的重要成员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丹 郝苗苗 毕俊杰

2017-09-03 14:04

今天最引人注目的外交大事,恐怕就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了。

这是今年继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中国又一场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金砖国家合作将开启第二个十年。



16年前,吉姆·奥尼尔捕捉到新兴市场的崛起态势,首创“金砖”一词,16年后,这位西方经济学家慨叹,金砖发展进度“远远超出我当年的预测”。

金砖国家的兴起,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大国外交格局。

舆论普遍关注到,业已收官的政论片《大国外交》中,日本从“大国关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金砖国家。

《大国外交》中,金砖国家新的“金色十年”,与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期中美关系,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共同构成了新时期“大国关系”格局。



其实,这种转变,从早先高层讲话中已经有迹可循。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培育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强调要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要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在今年第一期的《求是》杂志上,王毅外长刊发署名文章“在世界变局中坚定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中,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仍然被外长着重提起。



与金砖国家关系的升级,意味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今天,金砖机制涵盖了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五国经济总量占到了世界的23%,人口总量占世界40%以上,发展成就走在了各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力量。

金砖机制的发展,习近平的“金砖脚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南非德班、巴西福塔莱萨,俄罗斯乌法、印度果阿,近5年来,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提出一系列倡议、方案,为推动金砖发展、促进金砖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金砖国家从投资概念变成国际关系的现实,源自于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会晤。而金砖国家作为一个合作机制,仅用了短短10年,就成为国际关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用“压舱石”和“定海神针”来形容中国在金砖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的经济体量占到了整个金砖国家的三分之二强,中国稳金砖才能稳,中国引领得快,金砖才能发展得快。

这一点,从一个细节就能看的出来: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会后的联合声明只有15条,翻译成中文不到1300字,而到了2016年的果阿会晤,共同声明多达109条,超过13000多字,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


借助金砖机制,中国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金砖四国到现在的金砖五国,从“金砖+非洲”到“金砖+南美”,今年的厦门会晤期间,中方就将举办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首次从全球范围内邀请5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出席,与金砖国家领导人一道,聚焦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南南合作及国际发展合作平台。

在王文看来,“金砖+”代表了金砖机制的开放度和包容性,在中国的倡议下,这一模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王文用四个“更加”总结了这种模式对未来金砖机制的深远影响:更加具有全球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更加能够获得全世界的拥护和支持,更加能够牵引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往更加深远和平稳的方向去发展。金砖合作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五国,具有全球性影响。



实际上,金砖合作机制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习近平对此做过深刻的阐述:“金砖国家超越了政治和军事同盟的老套路,建立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关系。超越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老思维,走出了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新道路。超越了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观念,实践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砖国家的发展,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变化息息相关,既是时势造英雄,更是英雄造时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丹 郝苗苗 毕俊杰 编辑:朱永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