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国宝馆”系列一:看淳化大鼎来说“鼎”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峥

2018-05-27 09:29

“我们列了一份文物名单,基本囊括了陕西最顶级的文物珍品。除了本次展出的淳化大鼎之外,按照计划,名单上的一百件套文物将以三个月为一期,陆续进入国宝馆,定期更换进行重点展示。一座博物馆就像一所大学,而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不仅仅是文物本身,承载的可能是更多的信息,蕴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更为深远和重要,这才是国宝的含义”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说。


在已经过去今年的博物馆日,这一天,因为一个网上名叫“文物戏精大会”的短视频火了!里面展示了众多国宝级的文物“博物馆之夜”的“戏精表演”,其中,也有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侍女”和“兵马俑”这些“戏精”们!而对于今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最大亮点不是它们,而是刚刚升级改造完成新馆中的“国宝馆”的首次亮相。




六百平米的展厅,硕大的国宝展厅只陈列一尊西周大鼎,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淳化大鼎!这可是鼎中的“巨无霸”。它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鼎的口沿下铸有两两相对的夔龙六条,鼎耳外侧各铸两条相对夔龙。腿上部浮雕兽面,造型很精美,在鼎中也说的上是颜值高的了。此鼎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它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最大、也是圆鼎中最大者,就更有价值了。颜值和特点的完美结合,让它显得独树一帜,更显珍贵。


“淳化大鼎之前长期在陕西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保护,几乎不进行展出,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出的重量级文物。因为太珍贵,1982年还荣登国家发行的邮票封面”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部董理主任说。




鼎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质地为陶质,为三足,由于在发掘中往往伴随兽骨发现,所以其最初是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的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是一种炊具。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年代,吃饱不饿肚子是最重要的事,由此来说,大炊具——“鼎”的地位就很重要了。

“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鼎形状有圆鼎和方鼎两种,圆鼎是两耳三足,方鼎为四足,商朝早在二里岗文化时候就有了青铜鼎,商朝的鼎以四足方形为主,代表是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到了西周时期,主要以圆鼎为主,并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礼器,同时也是“别上下,明贵贱”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了”董理说。



鼎——古代铸造业的“高科技”

青铜器都是铸成的,不是敲击或剜凿成的。商代与西周春秋时期是铸造大型青铜器最主要的方法是用陶范翻铸铜器,也叫合范法。青铜器的范由多块陶片拼成,外范上面有花纹,在翻铸时形成铜器器形的外面。内范,在翻铸时形成铜器器形的内面。外范和内范全部拼合在一起时,内外之间空隙部分,留待铜液填充而形成所要制作的铜器。合范法的特点是一般一范只做一件,青铜礼器中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合范也成为模子。合范法,是现代铸造业的鼻祖。



而在纹饰上面,商周时代的鼎则有饕餮兽面纹,夔纹,双体龙纹等十几种样式。兽面纹的典型样式就是以鼻梁为中线,形成左右对称,远看像一双眼睛。而淳化大鼎样式就夔纹。夔纹,来源夔龙的变体。夔龙,是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巴上卷。细细观看淳化大鼎腹部,你能发现这一精妙图案。

“鼎的身上的耳朵有五个,上面有两个立耳,鼎的腹部配合三个兽足,有两个环形的兽耳,同时,图案也是有密码的,中心图案是个兽面,两边是眼睛和胡须,分解开看,其实左右两边又各是一个兽面夔龙,这是原始动物纹构图中最为原始的一种,也是商周器物上的主题纹饰”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董理说。




带“鼎”的成语从哪来?

《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夏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正因为鼎的重要,关于鼎的成语故事比比皆是。比如一言九鼎,定鼎天下,三足鼎立。


“到了西周时期,因为周礼的礼乐文化高度发展,鼎成为由于鼎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周礼》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恰好是西周全盛时分封制度的明证。从鼎的数量上来说就可以看出地位高低。“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部董理解释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峥 编辑:曾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