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七十天赚一万四——一位职业试药人的自述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深度调查记者

2016-12-30 17:06:11


“七十天可以赚一万四千元,不需要工作。”


窗外寒风阵阵,23岁的小晨只穿了一身牛仔衣。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通道中,这个湖南的小伙子正在排队体检,参与一项新药的试验。他的身后是职业试药的中介。在中介这里,试药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上的试验程序,还是一门赚取快钱的生意。也因为有了这门生意,才有了一个隐秘的人群——-职业试药人。


试药人参加知情同意宣讲会


两周来,看看新闻Knews记者辗转医院、中介、旅馆、地下室,试图勾画出职业试药人的谋生逻辑。这类专门以试药为生的人群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进行体检,验尿、验血、量身高、测体重。一旦通过体检就意味着“躺着”就能把钱赚了,住院参加药物测试,测试完成拿钱走人。


根据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每一种新药在批准生产、推向市场使用之前,都必须经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而人体试验一般要经过Ⅰ、Ⅱ、Ⅲ、Ⅳ期,其中Ⅰ期试验要求在健康人群中间进行。而试药的健康人群年龄段一般都被限定在了18岁到30岁之间。


也因此,看看新闻Knews记者接触到的职业试药人,大部分以九零后为主。他们如此年轻,但处在这个人生阶段,他们对钱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有的是刚进城不久的新一代民工、有的是城市的失业者。当然,还有小晨这样的大学生。


试药人排队参加体检


“我们是活不下去了,不然谁会干这个?你是大学生,还需要干这个?”


“打工一个半月被骗了三千元,最近实在生活不下去了。”


在试药人的群体中,这份临时工作虽然赚钱快,但不足炫耀。试药的目的是赚钱,但背后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因为懒惰、有的因为应急、有的因为贫困。


“不要讲话了,每人都填写好紧急联系人的手机和自己的信息。”


在队伍最前端有一位戴着眼镜的青年,他就是试药中介刘宁。今天来的试药人都是从各种试药QQ群和微信群里得到通知,最后汇总到刘宁这里进行报名。


试药中介组织试药人


刘宁受雇于一家试药中介公司,他们合作的医院、制药企业多达几十家,他们公司还有一个数千名试药人的资料库。


“今天第一批40几个,后面还有第二批。”


登记完毕后,医护人员将小晨和其他试药人带入了会议室,这里有试药前的宣讲。


“试药期间不能让对方怀孕。试验结束六个月内不能捐精。”


医护人员再三叮嘱。


“今天试验的药物是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就是周杰伦的病,现在只有美国的进口药,一针要两万元,周杰伦不在乎,老百姓负担不起。我们这次试验的国产药如果成功,一针只要八千元。试验为了造福老百姓,感谢你们。”


宣讲的最后,医护人员让大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看看新闻Knews记者翻阅了这份8页的知情同意书,上面很多的专业术语普通人难以理解。看看新闻Knews记者注意到,在场的不少试药人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着报酬和住院天数。关于试药的风险和副作用,很少有人提及。


在职业试药人群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报酬÷住院天数=危险系数。报酬越高,住院天数越短,意味着危险系数越大。在和试药人的交谈中,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他们更喜欢五天五千元的试药项目,周期短,性价比高,但危险系数为1000。


今天小晨的试药项目危险度并不高,但需要配合两个月的时间,总共有14000元的酬劳。


“你不怕对身体有影响吗?”


“年纪轻,没事的。这个来钱快,我来体验大城市的生活,但每个月实在花销太大。”


7个月前,小晨离开了湖南老家,来到了上海。按他的话来说,年轻人应该来大城市闯闯。不过,在上海工作了一个半月,3000元的工资一分没拿到,小晨第一次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


小晨想起了试药。四年前,他因此挣到了第一笔快钱。


“那时,每天要抽5、6毫升血,一天抽7、8次,一共抽了十天,最后拿了1000元。”回忆起不断抽血的情景,小晨心有余悸。


“当时有个试药人可能是血抽得太多,突然晕过去了,后来医护人员扶起了他,他休息了一会说没事了,又接着抽血。”


“晕倒后没做评估吗?”


“没有。试药人休息了会,说没事了。医护人员就继续抽血了。”


在药厂提供的《知情同意书》上,都会明确写明,有抽烟酗酒史、3个月内献过血、曾经的试药史都是体检考核的重要标准。不过,今天的试药体检,小晨隐瞒了4年前的那次试药。否则,小晨很容易被淘汰。


知情同意书提醒注意事项


“你不怕他们查出来吗?”


“医院间没有联网,他们查不到的。试药中介还问我试药完一家,是否想去另一家试药,这肯定没有联网啊!”


试药中介提醒医院体检不联网


今天,在经过血检、尿检后,小晨要等三天才能知道结果。但这三天,他的试药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明天去皮肤病医院,后天去区中心医院。”小晨和很多试药人一样,不愿放弃任何一次试药的机会。


在走访多家医院后,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在试药这个行业中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个别试药中介会协助试药人通过体检。比如,将合格者的尿液分配给其他人,帮助更多的试药人通过尿检,赚取佣金。比如,帮助试药者隐瞒试药史等等。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试药人因为年龄不符,而使用假身份证,有些还会隐瞒试药史,企图蒙混过关通过体检。


试药中介提醒试药人体检技巧


蒙骗、审查不严,造就了试药过程中的种种漏洞。这些漏洞正在影响着药物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进而腐蚀着药品的安全,也在不同 程度上对职业试药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2011年,在服用试验药物26天后,23岁的山东姑娘王海冰死了。亲属三年诉讼终于等来了48万赔偿。这笔费用相比新药通过试验上市获得的利润,微乎其微。


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王明伟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我们国家去年进行了临床试验核查通知,通知刚发出,1622项未批准药物,超过70%的药厂撤回了,心虚了,可见严重性。”


王明伟 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


“目前很多临床试验不规范,假的受试者、假的受试药物、任意修改临床数据的情况都有。从病人筛选到试验的药物管理,这些都存在问题。明明拉肚子说不拉,呕吐说不呕吐,假尿检还是小事”


王明伟表示,国外的试药人一般都是志愿者,一生也就接受1至2次试验,仅仅会被提供一些路费、饮食上的补助,没有人以此为职业,获得报酬。


“你去甲医院试A药,然后马上去乙医院试B药。在一个不干净的人身上,试药数据可信吗?国内药厂提供高额报酬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据王明伟介绍,国内各大医院对受试者的信息是保密的,更不存在数据库可以查询到一个人的试药史,职业试药人连续试药无法控制。而那些职业试药者的健康更令人心忧。


“10个受试药物有1个通过就很好了,大多数药都是因为代谢、毒性等问题不能上市。试药人吃了这些药能好吗?我知道很多试药人肝肾衰竭,早衰早亡。”


(文中小晨,刘宁均为化名)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