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视频 | 【理发篇】露天发廊初体验,超美妙!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沈林 张馨元

2022-02-14 17:15

欢迎来到“魔都新发现”版块,我是原恭平,在上海生活了三年,本期和大家聊聊理发体验。因为我头发长的比较快,三周要去一次理发店。刚来上海时,不论是电话预约还是现场沟通,都让我很为难,相信很多外国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其实,只要牢记以下的汉语表达,理发就不再是难事。先来学习正确发音吧:“我想找托尼老师剪”、“帮我打薄点”


首先是“我想找托尼老师剪”,在汉语里,“老师”是对人的尊称,除了学校教师外,当你有求于人时,都能尊称对方为“老师”。为了方便顾客记忆,不少中国理发师都有安迪、班尼、汤姆等英文名,在英文名后加上“老师”二字,就能指名想要的理发师了。


比如“我想找安迪老师剪”,或者“我想找汤姆老师剪”。有趣的是,因为叫托尼的理发师几乎每个理发店都有,久而久之托尼老师就成了理发师们的昵称。找到心仪的“托尼老师”后,就能提出剪发需求了。如果只想在现有造型的基础上稍微剪短些,可以使用“帮我打薄点”的表达,要是担心头发剪得太短,不妨强调一句“不要太短”提醒理发师稍加修剪即可。


和日本一样,上海的多数理发店都开在商场或是沿街的门面房里,但街心花园或小区路边还有一种“露天发廊”,这是种没有顶棚的简易理发店。边剪边聊,烟火气十足,顾客基本不提需求,完全包给“托尼老师”,只要不下雨,寒冷的冬天也会营业,价格15元左右,非常亲民,很受50岁以上的男士欢迎。出于好奇,上周末我终于鼓起勇气,体验了一把“露天发廊”。


最终,我抵不住优惠,选了剪头刮脸的优惠套餐,10分钟内全部搞定,效果还不错,性价比很高哦。听理发的爷叔说,15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理发形式就是这种“露天发廊”。为了让年轻人也能了解这段历史,爷叔的好友,同为上海理发师的张云飞甚至办了个“魔都美发博物馆”。



“魔都美发博物馆”开在华润时代广场内,陈列有剃刀、吹风机、烫发火钳等,8000多件古老的美发工具,展现中国美发行业的历史变迁。镇馆之宝是一副全球现存最早的剃头挑子,一根扁担一张凳,一个炉子一个盆。光绪年间,这就是中国的剃头师傅们走街串巷、 养家糊口的工具。魔都美发博物馆办展人张云飞说:“里面有一个炭炉,上面有一个铜盆,炭炉加热铜盆里的水,变成热水之后用毛巾软化顾客的胡须和头发,然后开始剃头。”


除了剃头挑子外,古老的剃头椅也大有来头。当年,包括剃头椅在内的所有工具都由剃头师傅亲手制作,手艺好的师傅会在椅身上雕花刻字,发明个弧形靠头向顾客展示自己高超的动手能力、向顾客展示漂亮花纹,暗示雕出如此花纹的人理发技术一定也不错,真是个好点子。


如果你也有洗剪吹的需求,请大胆地走进上海的理发店。


“我想找托尼老师剪”、“帮我打薄点”,只要学会这两个基础表达,到哪剪都不成问题。记得多多练习哦。魔都新发现 我们下期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沈林 张馨元 实习编辑:俞之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