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习近平为何强调要理直气壮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银
2016-07-07 14:07:5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声,全面清晰地论述了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企改革的方向、路径和目标。但是同时他也着重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求有制度自信、要理直气壮,要挡住私有化的逆流。如此用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7月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遵循市场规律,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国企的发展方向与改革方式,此次顶层的批示比以前更坚决、更明确。尤其是习近平所用的词句:“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更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
国企改革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国企改革发表重要指示,《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从六个方面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重要性和国企改革的论述。主要内容为:
1、必须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2、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3、完善引资方式 规范决策程序。
4、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也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
5、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
6、 “三个有利于”确立成败标准。
仔细研读这些论述具体内容可以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的国家地位、重新分类、改革的方向与手段、企业治理模式和改革标准都做了具体而详细的阐述,为十三五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路径和目标。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的论述,可以发现一些特别的用词,对于重新认识国有企业在国家及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10月24日,中央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在国务院设立。习近平指示“领导班子要把国企做强做大,挡住私有化逆流,请不要辜负人民的殷殷期望!”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
2016年7月4日的最新批示说:“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国企数据
“挡住私有化的逆流”、“要有制度自信”、“理直气壮”,论及国有企业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呢?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了三个重要阶段。在1978年到1992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在解决国民经济短缺方面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1992年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国企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经营管理层面的改革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国企改革由此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革、资本市场试水,极大地改变国有企业生存困境。进入21世纪,国企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以大企业、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为中心,提出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国企中石化
历经三个阶段,近四十年的国企改革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成效也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尤其是到了改革攻坚克难阶段,“国资国企改革进度较缓,改革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不够强”,政府干预太多、国企效率低下、腐败成风、对民营经济的挤压,一直为企业界、思想界所诟病。国有企业搞不好也成了社会的口头禅。除此之外,一种颇有市场的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的基础都是民营企业,如果有强大的国有企业可以任意地占有资源,占有各种利益和特权的话,是对市场经济一个巨大的破坏,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一个改革的倒退。
从这点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厘清了关于国有企业地位的大是大非问题,坚定了继续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信心。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基石,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支柱。
2015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也特别强调:“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这一基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国有企业问题很多,所谓搞不好,不是所有制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要加快深化和探索改革来攻坚克难,而不是放弃和否定国有企业。依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批示: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