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视频 | 视频|伊朗:“后制裁”时代 可否借“路”高飞?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胡艺瀚

2017-05-10 17:06

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次年1月16日,该协议迎来"执行日",美国和欧盟随即宣布,解除与伊核问题相关的多国及一国的经济、金融制裁。外交斡旋下,大量的法国、英国和德国公司正在筹备回归伊朗市场,全世界都在期待一个8000万人口的大市场逐渐复苏。


面纱揭开 只等你来

经过近一年的等待和筹备,我们终于踏上了德黑兰的土地,透过宗教外衣,一窥这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伊朗。



摩肩接踵的塔杰里什集市是德黑兰的传统集市之一,自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以来,这里外国游客的身影明显多了起来,此前生活在国外的伊朗人也有不少选择回国。不过,对于54岁的手工艺品商店店主莫森·伊贾迪 来说,生意上的变化还不明显。入行25年的他告诉我们,原本对解除制裁后的营业额有过更高的期待。



长达十年的经济制裁,让伊朗的经济贸易陷入孤立,民众的生活水平受到冲击,文化艺术也遭到了难以逆转的伤害。古典音乐家鲁霍拉·塞法杨回想起这十多年的经历,不无心酸。

2012年以来,经济制裁下的伊朗货币里亚尔贬值了6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缺何谈制乐",饱暖得不到满足,人们又怎会想到欣赏和传承音乐。塞法杨担心,自己演奏的伊朗传统音乐,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回忆。



长达十年的制裁,真的烟消云散了吗?对于普通人来说,还得等待时间来检验。

中国车企:见证制裁 逆势而上

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的千年古城巴姆,对穿行于古老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客人来说,是沙漠中一片怡人的绿洲。从盛产椰枣的农业城市到商贸重镇,巴姆经历了一场蜕变。对于不少中国企业来说,这场蜕变,也意味着机遇。

为了促进当地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伊朗政府在这座千年古城,兴建了工业园。2004年,中国奇瑞汽车的车型和生产线入驻。这座十万人口的城镇,有两万的劳动力,而其中的四分之一都在奇瑞公司上班。奇瑞在此投资的十多年,不仅极大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也全程见证了伊朗制裁的十几年。



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出口企业,奇瑞汽车在2009年投资伊朗第三大车企并建立了奇瑞MVM合资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属地化经营与管理,这家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伊朗第一大外资汽车企业。奇瑞汽车派驻伊朗的市场经理李玉柱说,"融入当地市场,对用户需求迅速反应"是企业成功发展的秘诀。



与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中国国有企业相比,数量更多、行业跨度更为分散的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难度就比较大。一些产品为了打开销路,不得不加入恶性价格竞争,也难以避免地陷入了价低质次的泥沼。

道阻且长,但仍然有中国私营企业能凭借坚韧的意志和清晰的理念杀出血路、找到生路。中国志高空调如今每年向伊朗出口18万套空调。在欧美和日韩品牌林立的家电市场,开始逐渐被消费者接受。面对未来的伊朗市场,志高空调告诉我们,有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


用德黑兰大学国际事务研究院马然迪教授的话说,伊朗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产品的了解渠道十分有限,中国企业和机构在未来,应该找到更多与伊朗民众沟通的方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胡艺瀚  编辑:严相莉  实习编辑:薛晨)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