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19世纪至今的“德国制造”:一次意味深长的经典回望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2017-02-05 11:03

当代德国摄影以其独热的个人视角和客观冷静的特质而闻名。看似矛盾的两种特质被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从19 世纪50 年代至今,德国摄影历经早期的“画意摄影”、“新客观主义”,以及战后的前卫摄影和纪实创作,到著名的“杜塞尔多夫摄影流派”,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展出的“从19世纪到今天的德国摄影”,用120个定格的经典瞬间讲述了德国摄影160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德国摄影:“画意美学”
  
在德国,摄影早期的主要功能被定位于呈现和记录。城市建筑、历史名胜、自然风光等主题开始频繁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摄影逐渐脱离了作为机械记录现实的工具,转而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表达方式,画意摄影开始兴起。同样以风光景观为创作主题的海因里希·库恩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其创作的摄影作品细腻柔和,从构图和风格上都让人联想起印象派的绘画。

画意摄影美学所呈现的,不单单是摄影师美学趣味的变化,更有机械技术的革新突破。摄影师库恩本人不仅是一名艺术家、理论家,同时也是发明柔光镜头的发明家,他为画意摄影的美学语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工具。凭借卓越的冲印技术,库恩得以将自己的创作转印到精致的日本宣纸上,为影像增加了别样的质感。比如创作于1902年的《孩子的肖像》和1914-1915年间的《行人》这两幅作品。


照片:海因里希·库恩,《下山的行人》,约1914年


20世纪初的德国摄影:“新客观主义”和 “新视野”

在 20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摄影在德国蓬勃发展,一个全新的前卫大师的时代出现了。1920至30年代的二战时期催生出丰富的纪实和实验影像运动,即今人所知的“新客观主义”和“新视野”。奥古斯特·桑德为 20 世纪群众所拍摄的不朽的社会学群像正是来源于此。
“新视野”流派的特点是实验各种各样的摄影方式,例如,奥托·阿姆波尔的开创性报道摄影以及欧文·布鲁门菲尔德在肖像和人像方面的探索,其标志性的近距离人像摄影推动了人像摄影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摄影新闻工作的发展。


照片:奥托·阿姆波尔,《小丑格洛克》,1928年


1923年,匈牙利构成主义艺术家拉兹洛·莫霍利·纳吉来到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基础材料课程,他将摄影融入当时的学生作业中,并鼓励学生以摄影记录生活中,感染了一批师生对摄影的兴趣。拉兹洛是“新视野”流派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影响下,摄影不再是古典式的四平八稳的二维再现,俯视、仰视、斜视等非传统角度的大量探索为人们呈现了大量肉眼所体察不到的形态美。1927年至1933年,沃尔特·彼得汉斯正式将摄影融入包豪斯的培养课程中来。摄影在这里作为一种手段,记录了建筑、产品、设计和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照片:卢克斯·费宁格,《包豪斯乐队》,1928年


“新视野”和“新客观主义”在德国乃至国际摄影史上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当代德国观念摄影的发展。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对于世界的客观检视便是奥古斯特·桑德的社会选群像摄影。新客观主义得以在拍摄社会各阶层人物肖像的过程中得到表达,镜头下的人物气质和摄影师的情怀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照片:奥古斯特·桑德,《拳击手》,1929年


二战后的德国摄影:观念与纪实创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艺术摄影实践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战后的德国人试图寻找一种源自实验的全新的摄影语言,转向了观念和纪实的创作视角。在东德和西德,摄影摒弃了实证功用主义,转而迎来了一个既动乱不安也充满希望的年代。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989)时期,摄影主要被当作实用工具,艺术摄影同时却也蓬勃发展起来。乌特·马勒(*1949)、乌苏拉·阿诺德 (1929-2012)和海尔格·帕里斯(*1938)的作品都亲密描摹出人们的形貌和面孔。


照片:海尔格·帕里斯,《纺织厂的女人》系列,1984年


西德,战后经济和工业的萧条带来的危机使得整个社会都笼罩于政治的喧嚣之中。以海因里希·瑞比索(Heinrich Riebesehl)为代表的一批摄影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格外冷静和客观视角的纪实摄影,他们探索了都市街道和农场景观,试图展现一个真实而不加篡改的故事,避免沦为权力机构的道具。


照片:海因里希·瑞比索,《情境和物件》,1973- 77年


当代德国摄影:工业考古学与“杜塞尔多夫摄影流派”

当代德国摄影以其独热的个人视角和客观冷静的特质而闻名。当代类型学的代表是贝歇夫妇(即伯恩·贝歇与希拉·贝歇)的工业摄影作品。他们为摄影建立了一种概念性的方法,并将其传授给自己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学生,贝歇夫妇的创作理念在传承了奥古斯特·桑德的群像摄影的同时,重新审视了摄影艺术和雕塑、绘画等其他艺术种类之间的边界,他们创立的工业考古学也为当代观念摄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照片:康迪达·赫弗,《杜塞尔多夫的本拉特宫》,2011年


如今,“杜塞尔多夫摄影流派”已成为当代摄影艺术史上最为人们所知的一种趋势和流派。德国摄影展的经典回顾,似乎也是摄影艺术的一次意味深长的回望。正如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刘香成在摄影展上所说,“单过去的一年中,谷歌图片中的影像数量就增加了6700多亿。然而对于摄影艺术而言,‘质’永远比‘量’更重要,经典摄影中所蕴含的独特韵味和对历史的别样呈现值得人们不断重温。”

(编辑:朱永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