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视频 | 骑行上海 体验能更友好吗?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柳依 张予洋 张鹰 邬治峰

2019-05-20 14:15

自行车曾是中国普及率最高的一种代步工具,而随着机动车的发展,自行车逐渐退居二线。不过这些年,随着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加强,骑车出行又风靡起来。然而有不少骑行者发现,想在上海街头顺畅地骑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也骑上自行车,在多个区进行了一番体验。



在上海,如果想骑车出行,会是怎样的体验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我现在是在浦东南路浦电路口,我的目的地就是在正前方的东昌路,然而我面前却出现了自行车的禁行标志,根据地图显示如果我想要到达目的地就必须推行着我的自行车在上街沿行走30分钟的时间,或者就是选择绕行一旁的南泉路。”

浦东南路沿线有不少居民小区,不少骑车出行的居民,往往就会在路口直接闯禁或是直接骑上人行道。

在上海市中心的许多路段,骑车人都会遭遇类似的困惑。延安中路双向禁行非机动车,也在威海路延安中路口设有明显的禁行标志。但不少骑行者仍然会选择继续骑行,或与机动车混行,或穿梭在人群中,险象环生。而一些设有专门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情况也并不乐观。

这条是威海路,大量机动车蹭停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车人只能在夹缝中穿梭而行。这条是乌鲁木齐南路,非机动车可通行却没车道,过衡山路后,非机动车道出现,但沿路同样被机动车停放占据。这条是茂名南路,在巨鹿路到长乐路段,非机动车道狭小,借机动车道超车是常态。过长乐路后车道又时而宽敞,时而又消失,只能与机动车混行。邯郸路上没有非机动车道,但也没有禁行标志,不时有人直接骑行在机动车道或者上街沿上。

周边学生:“其实自己也不知道那边能不能骑。”

然而到了临近邯郸路国定路口时,一排非机动车道隔栏又赫然出现,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段路到底是否可以骑行?



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规划交通科副科长陈毕新:“现在居住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在邯郸路的局部路段因地制宜的把一根机动车道单独拿出来,设置成非机动车道,让周边的居民出行以最短的路径连接到国定路。”

对此,专家解释,2000年后,随着机动车的快速普及,全市道路的设置与管理思路更多倾向于保证机动车通行,这也使得市中心不少路段的非机动车车道设置显得不成系统,有些随意。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我们还是一个以车为本,优先保障机动车通行导致的结果。”

而现在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慢行出行的需求又日益加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也明确提出,要发展慢行交通系统,完善安全通达的骑行网络和舒适便捷的步行活动区域。近年来,各区也已经开始努力完善慢行交通体系。



以杨浦区政通路为例,原来是条机非混行道路,而现在经过改造后,设置了专门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采用绿化做隔离,安全的同时也很美观。当然,骑行舒适度的提升得靠无数条这样的马路相互连接,才能让人体验到骑行的友好。

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规划交通科副科长陈毕新:“管理上来说要协调很多部门才能把慢行的空间拓展。”

专家表示,其实以国外一线城市的慢行交通建设经验来看,在一些街区通过缩减车行道的方式,鼓励引导人们慢行,对于恢复整个街区的活力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慢行交通说起来是好像是城市道路上的一部分空间,实际上它和整个城市的活动和城市的生活,比起其他交通方式来讲结合得更加紧密。”

一座城市,能否建设好慢行交通网络,为骑行人提供友好的道路规划和设施,已经成为当代城市是否宜居的其中一个指标。根据上海的最新规划,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也被列入其中,这需要多部门共同的协调和努力。期待不久的将来,人们能够早日在上海体验到便利而舒适的骑行出行环境,更好地享受慢行的生活乐趣。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张予洋 张鹰 邬治峰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