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视频 | 与世界对话丨专访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李成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涛峰 左禾欢

2023-03-08 09:06

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一经发布,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围绕这一热点,东方卫视记者在华盛顿专访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博士。


布鲁金斯学会是全球综合排名第一的智库,对美国政界、业界的对华态度与策略具有重要影响。李成是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百年来首位华裔主任,也是世界知名的研究中国领导人政治和代际更迭的顶尖专家之一。



记者:刚刚出炉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2022年中国GDP实现了3%的增长。从3%提高到5%,您怎样看这样的提升速度?


李成:去年的3%,主要原因是新冠的影响。去年两会时提出的目标是5.5%,实际上是可以达到的,但由于新冠的巨大冲击,中国经济增长受到创伤。所以现在提出5%,我觉得非常谨慎,也很合理。


实际上,西方的一些投资银行预计中国会有5.5%或者更高一点的增长。目前,中国经济在迅速恢复,包括报复性消费、政府对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还有中国在房地产中灵活的政策走向。


而由于西方“脱钩”,中国本身的科技产业也会有非常快速的增长,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得到政府很多鼓励。我们看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几乎没有一个例外,都强调创新,强调通过科技的方法来促进各地发展。


这一连串的政策,可能会带来比较好的增长率,5%增长还是比较保守的,实际情况可能更高一点。



记者:"稳"是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字之一,多次提及“稳增长”。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频发,"脱钩"、"断链"阴霾笼罩之下,中国经济稳增长,对于世界经济增长具有怎样的意义?


李成:在“稳”上面,中国不仅是在经济上稳定,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民生稳定发展,这些都非常重要。在目前的国际秩序当中,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尤其是大国)都能维持稳定的。


欧洲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俄罗斯和乌克兰陷入冲突,其他国家不断军事援助。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在急剧下降,通货膨胀、就业压力,能源和粮食危机等各种矛盾都在激化。


美国的经济,目前情况还是比较好,尽管通货膨胀也非常严重。国内种族矛盾、贫富差距、文化冲突再加上明年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问题也不少。所以很难说,美国社会能拥有以前那种中产阶级的稳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能够提供稳定,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同时能避免巨大的军事冲突,那中国确实让世界刮目相看,而且会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记者:报告中,吸引和利用外资也被用了"更大力度"定性。您怎么看中国吸引外资的力度和决心?另外,报告还特别提到了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在您看来,这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开放姿态?


李成:现在很多国家讲起自由贸易,往往把中国作为一个好的典范,而不是一个批评的对象。


过去几年,新冠疫情、西方“脱钩”,还有特朗普发起的所谓贸易战,确实给中国带来很多压力,再加上中国本身的结构性调整,所以确实存在着外资流出的问题,这里面有种种原因。


对中国来讲,开放和全球化不是什么选择,而是必须的。中国有它本身的地理和资源条件,而产业发展到了一定地步,必须跟世界联系在一起,寻找海外市场得到海外资源,所以这是必须的。


我注意到中国的领导人讲,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所以这次两会,尤其是新领导班子出来以后,我想会在这方面花更大的精力。



记者:去年11月份,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会晤,不过此后中美关系的恢复情况,并没有外界预期得那么顺利。您认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中美关系如果要保持稳定,关键点又在什么地方?


李成:这是很好的问题,实际上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双方关系略有起色。包括习主席跟拜登总统在巴厘岛会面,以及美国国务卿当时准备2月份访问,这也是近五年来第一次美国国务卿访问中国,财长耶伦本来也是准备两三月份来中国。


但是出现了“气球事件”。西方一开始就已经认定了这是所谓的“间谍气球”,所以又造成一波反华浪潮。对于美国行政部门来讲,其实并不愿意看到这个事情,布林肯和他的副手不断讲,还是希望恢复访问。


实际上中美关系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的矛盾。第一,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强国,自从二战以后,从来没碰到过像中国这样的一个竞争对手,跟美国不相上下。这造成了所谓老大老二的冲突。守成国和上升国之间,往往守成国会更觉恐惧。


第二个原因,如果美国自己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外交都顺利往前发展,他不会在乎中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或者经济模式。实际上50年前,尼克松和基辛格访问中国的时候,两个非常不同的国家,但是能够互相合作。


但现在,美国出了问题,贫富差距严重,社会很不稳定。这种情况又加深了对华焦虑,对不同政治制度的恐惧。


这两个因素造成了中美关系现在的处境。但是中美关系不像有些人说的是个垂直坠落的过程,垂直坠落指军事冲突或者战争,这个是必须而且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中美关系现在是螺旋下滑,有个过程。


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将会有五年或者十年比较漫长的困难时期。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应该了解怎么避免走上激烈冲突的陷阱。如果有机会,两国还会有一些良性互动,尤其是在公共产品、气候变化、粮食或者金融等这些领域。



记者:在美国所谓"全面竞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从东南亚到南太平洋岛国再到非洲,美国在全球多个区域都加强了和中国的竞争态势。这让一些地区国家面临"选边站"的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对于地区发展和安全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成:从总体来讲,实际上在俄乌冲突之前,欧盟和北约不需要站队,也不认为要用冷战的方法来对付中国。英国首相和德国的前总理也说过很多次,不想回到冷战的阶段。东亚的日本韩国更是如此。但是俄乌冲突改变了很多,有些国家加入了北约,成为美国的同盟。


但是也有很多其他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声音,包括东南亚国家、非洲、中东这些地方的国家不愿意站队。


日前中国提出关于俄乌冲突的12点和平解决方案。很多国家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提案。当然美国是有所保留的。假以时日,中国若能真正推动和平解决,将会对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领导力有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李成接受东方卫视记者王涛峰采访


记者:围绕着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您怎么看待这两大倡议所体现的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


李成:中国本身在过去十年当中,在绿色环保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8年,当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十年以后, 201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两个。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展。


在安全理念上,中国不同意所谓的阵营化。现在世界面临非常复杂的世界秩序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像气候变化、核战争、反恐,还包括公共卫生。过去三年,新冠也是告诉我们,我们有很多共同的敌人,不要陷入狭隘的意识形态的冷战思维。


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不是要完全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不是取代,而是改变或者是改善国际关系,这也是合理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