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视频 | 让隐身校园的历史建筑更好被阅读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齐越

2019-01-23 19:01:51

在上海的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中,有一部分是藏在高校校园内的,不仅市民对此知之甚少,就连本校学生也每天走过路过错过。近日,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惊讶地发现,学校里有些建筑的外立面上多了个古香古色的铭牌,上面还印着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会立即呈现有关这幢建筑的历史照片,建筑特色和人文故事、还有语音播放功能。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墙是红色的,外立面有浮雕、还有它的凸窗,就是很明显的美国校园哥特式风格建筑。”孔娜,是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馆长,她熟悉校园里每一幢建筑,和它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比如,这座女生宿舍楼,叫怀德堂,建成于1923年,民国时期的名媛严幼韵就曾入住其中。当时的上海理工大学还叫沪江大学,领全国风气之先开始招收女生。随着女生人数迅速增加,于是学校募款建造了这个怀德堂。不过这些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呢?



“怀德堂由美国商人厥特夫妇匿名捐助,费洋10万元,1922年动工建设。”扫一扫墙上的二维码,建筑的过去一目了然。今年刚刚大一的朱笑晓突然对自己的宿舍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们知道吗,我刚才在楼底下扫了个二维码,发现严幼韵在咱们这幢楼住过。”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朱笑晓说,“一开始进我们宿舍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宿舍挺一般的,但刚刚从楼下扫了二维码知道严幼韵住过这个楼,就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这正是孔娜做的校园建筑可阅读工程想达到的效果。前身为沪江大学的上海理工大学,校园里总共有36幢历史建筑,最早的有110多年历史。从去年6月开始,孔老师和伙伴们通过各种渠道,搜寻当年沪江大学的资料。孔娜说:“实际上档案馆现成的资料非常非常少,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也请在美国的同学,从耶鲁图书馆还有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以及通过网络资料的搜集。搜集来之后,我们还要认真查证和比对。”

仔细的探寻中,每幢建筑的建造时间、建造背景,以及建筑的特征、功能变迁和其中的人文历史逐渐清晰。



当年设址于沪江大学旁的麦氏医院,现在是上理工的沪江美术馆。当时的建造费用全部来自中外募捐,徐志摩就曾慷慨地捐出50个银元,名列全校第四位,他还为这一建筑撰文,刊登于《沪江春秋》中。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安咏琪说:“以前我只知道徐志摩再别康桥之类的一些故事,但刚才我才了解到原来他是我们的校友,而且还为我们麦氏医院筹过款,所以这一点让我觉得在这所学校上学很荣幸。”

上理工的公共服务中心原是沪江大学的图书馆,由当年的美国著名建设设计师墨菲设计。1928年9月竣工搬迁书籍时,学生排着长队,人手传递,将老馆里的图书一本一本运入其中。开馆典礼更是名流云集,扫了二维码甚至还能听到,当年胡适在典礼上发表的演讲。“今贵校图书馆开幕是在民国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可谓凑巧之至。诸位今天很快活,哪知我比诸位更快活。”



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历史建筑的介绍铭牌和可阅读二维码,不少学生更是爱上了这个打卡了解学校历史的方式。学生们纷纷表示:“觉得我们这一砖一瓦,镂窗穹顶都很别致,都有深深的历史吸引着我们。这让觉得我们上海理工大学还是真的很有文化底蕴的。”

整个建筑可阅读工程实际花费不超过5万元,其中资料收集、语音讲解、铭牌设计、手绘还原原貌等工作,都由众多老师志愿参与。而在考据过程中也发现,上世纪60年代的翻修中,由于保护意识不强,像怀德堂、思晏堂等四幢原本是尖顶的建筑被改成了平顶,校方也在考虑,未来是否要还建筑以历史原貌。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说:“请文物保护专家一道来,但凡有条件,也是允许的,也是不违反政策的,我们都应该恢复历史原貌。”



近年来,随着建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沪上不少高校都开启了对于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工作,像华东政法大学、上音等学校也都在历史建筑上放置了介绍铭牌,不过像上理工这样贴上二维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宣传历史建筑的做法并不算多。另外高校中的历史建筑往往还作为教学楼、办公楼在使用,用怎样的方法可以让更多人走近这些历史优秀建筑,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也希望研究历史建筑的学者和市民提出更多建议,为高校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注入更多活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实习编辑:何瑞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