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未来,我们如何居家养老?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徐晓

2016-11-10 23:36


室外有大片的绿茵草地,室内装点着一盆盆绿萝,钢琴、沙发、艺术画等“家当”一应俱全。老人们说,来过这里的人,都不想回自己家了。




这里就是普陀区万里街道的“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虽然环境和养老院非常相似,但是其功能更像是居家养老的补充。一方面,经过专业评估认定具有照护需求的老人,可入住机构享受相应服务;另一方面,机构也会将护理床直接投放到老人家中,并复制机构的专业服务上门,为老人术后康复、大病出院时起到托底作用。老人每月支付一定费用,就能实现社区机构照护与居家上门照护的自由切换。


 


“爱照护”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其先进的护理设备和信息系统。团队耗时4年时间,开发了整套基于物联网的管理平台。比如,德国进口的电动多功能床,可通过遥控器实现对人体腰、腿、膝盖等部位的自动弯曲,床头手柄插入SIM卡可一键呼叫,与家人实时通话;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控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也能精确定位老人的位置;此外,房间的内墙上也分布着50多个监测设备,掌握老人的活动状态,保证老人在室内的安全性。



管理模式上,每日的照护计划均由系统自动生成,随后推送电子工单,护理员使用手机“抢单”,合理安排空余时间提供更多服务,薪酬计件支付。同时,通过房间加装的传感器与护理人员手机共同形成的数据,会传输到后台系统,生成分析表格,可对服务时间、地点、内容、对象、收费等实现实时监测分析。


 


目前,“爱照护”在上海负责运营了27家为老服务机构,服务超过3500名老人及家庭。其核心团队大多是80后,超过一半是海归,他们原因投身其中也是将心比心。其中好几位,都曾为了照顾家中年迈的老人而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养老服务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正是这样一批有着相同经历的年轻人,因为“爱照护”聚集到了一起,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只想纯粹地把养老这件事干好,让更多的“爸妈”们颐养天年。丁勇说,海归们带回来的不仅是一片赤诚的心,更有的是前沿的技术手段和服务理念。这是一份深埋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情怀,即便前方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他们都会把这份事业一直做下去。



【摄界丨关键帧】


苏格拉底曾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更好。


如何让年迈的父母不仅获得生理上的健康,


更能有尊严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这些年轻人的努力,值得钦佩,也令人期待。


(编辑:王谧路 周睿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