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视频 |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精准扶贫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抒灵 徐玮

2019-07-23 20:25

为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内蒙古自治区计划今年减贫14万人以上,20个国贫旗县将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在“草原红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当地采取了电商、产业就业、乡村振兴等多种手段,帮助农户改变贫困面貌。

农田变公园 农区变景区

暑假的周末,乌兰浩特市民崔先生带着孩子来到位于乌兰浩特义勒力特嘎查村的“开心农场”,采摘农田里已经成熟的辣椒。崔先生在今年收到孩子幼儿园发来的通知:每年只要交一百元,孩子就可以在“开心农场”认领一块几平米的土地。秧苗和栽培技术由农场提供,种植和采摘过程就由崔先生和孩子负责。崔先生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既能帮助当地农户,又能让孩子回归大自然,这一百块钱很值。



“开心农场”的认领模式刚推出一年,就已经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实际上,这个农场两年前还只是普通的苞米地。2016年,义勒力特嘎查村书记白双龙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户手中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打造成种植各类蔬菜水果的集体农场。土地流转后,农户种的蔬菜以农场的名义卖给合作社成员,有了固定的销售通路。认领户的加入又激发了农民的劳动力。村民李建华原本在村里接一些零散的电焊生意,自从“开心农场”办起来以后,他把心思都扑在了自家的土地上:“现在不用操心,天天去找工作了。一年四季都有活,土地上都有菜可种,不但省心,还能学技术。”


白双龙主导并见证了这样的改变:“以前合作社种一亩地也就400多块钱,但是我们现在把这50平甚至是100平的土地认领到市民手里头,市民既可以选择自耕自种,又可以选择半托管或全托管,现在一亩地将近卖到8000多块钱。”


土地能生钱,老百姓的日子自然过得好。义勒力特嘎查村村民的年均收入,从2015年的7490元,变成了如今的18600元。“开心农场”2018年一天最多来过5000多名游客。白双龙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介绍,义勒力特嘎查村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机场,距市区仅9公里,十分适合打造成宜商宜农,宜居宜游的山水田园乡村:“游客们到农场不但能体验采摘,还可以吃饭、划船、骑自行车、骑马,带动所有产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农场不是一个合作社受益,也不是几个股东受益,而是全村老百姓受益的产业了。”



除“开心农场”外,义勒力特花乡小镇先后建设了民俗风情街、水景公园等一批景点,已经形成了乡村旅游景观特色。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李放将经验总结为“农田变公园,农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第一书记做“经纪人” 助力电商脱贫


在乌兰浩特,如何将产业扶贫精准对接到每一家贫困户,确保农产品有销路,提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是每一位扶贫干部思考的难题。在乌兰浩特市的一家超市,记者见到不少消费者在一排特殊的货架前选购蔬菜。一位前来选购四季豆的消费者告诉记者:“这个专柜的青菜特别新鲜,而且价格特别便宜。”


消费者所说的这个专柜是当地政府设立的“第一书记扶贫专柜”,货架上的每种蔬菜上都清晰标明了产地和来源。事实上,这是各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想到的一种销售方法——将贫困户种的蔬菜定点对接到市里的大型超市,确保蔬菜的销路。超市为了照顾贫困户的情况,也参照当地的售卖价格而非批发价格来收购这些蔬菜。超市的负责人李松玻告诉记者:“驻村第一书记相当于我们和农户中间的经纪人一样。他来告诉我们哪里的农户蔬菜丰收了,同时也是他去通知农户,我们超市又缺什么菜了。”


各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把握线上推广线下销售的工作优势,为超市和农户搭建信息桥梁。第一书记主动同超市采购人员进行对接,做好贫困户销售的统计汇总工作,包括农畜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和收益等。农户通过市里自建的电商平台,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头,就能为自己的农产品打开销路。



乌兰浩特市哈达那拉嘎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钟淑霞,去年通过异地搬迁来到了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村,村里为她分配了一个蔬菜大棚。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她开始学种柿子和玫瑰花。目前她种的农产品都能稳定地通过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运往市内的大型超市。去年,仅仅依靠种柿子,她的年纯收入就有1万多元。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劳作:“我以前在天津打工,现在家门口就有大棚可以种菜挣钱,我以后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哈达那拉嘎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周晓旭告诉记者,就业部门定期地会给农户们开课,传授种植技术。镇上专业的技术员每天都会入户了解种植情况,及时给农户指导,保证到季能够丰收。


“这个政策去年帮助全市的农户销售了200多万公斤的农产品。”乌兰浩特市商务局副局长叶静感慨颇多,要改变农户的贫困面貌,不但要让他们的土地生钱,更要帮助他们打开销路。“我们希望以本地的消费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第一书记的作用是党建扶贫,然后再结合我们的电商扶贫,现在老百姓和农户们都很高兴。”记者了解到,当地种植的蔬菜无农药、少化肥,绿色有机,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好评。


除此之外,乌兰浩特市还按照绿色发展引领区和乡村振兴样板区打造“万亩稻海”,依托袁隆平水稻科技工作站优势资源,打造乌兰哈达水稻科技示范区,推广兴安盟大米品牌,提升水稻质量,切实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抒灵 徐玮 编辑:严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