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追梦人——朱林刚:我和我追逐的梦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潘妮

2016-06-30 14:30


朱林刚: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院)、高级工程师、强度部副部长兼党总支副书记。参与了ARJ21-700和C919国产商用飞机的开发、制造。


朱林刚个人工作照.JPG



2015年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在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正式下线。C919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这架飞机对于中国民机产业发展、基础工业实力提升乃至发展制造强国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C919的总装下线并不是终点,它只意味着机体大部段对接和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达到可进行地面试验的状态。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强度部副部长朱林刚带领工程师们进入了更为紧张的大飞机各项强度试验阶段。“飞机出事的概率是10的负9次方,这个概率,做一个比喻说就跟一个人喝水噎死的概率是一样的。”朱林刚的工作,就是为了达到这“10的负9次方”而进行各种试验。C919的各项设计技术指标都将参与国际商用航空市场的竞争,这对我国国内民机研制的设计师、工程师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2003年,朱林刚大学毕业,来到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当时的上飞院处境艰难、待遇不好,大多数员工都以此地为跳板,待上2年左右纷纷离职跳槽。朱林刚也想走,但一位老工程师对他说:“当你到我这个年纪,70多岁的时候,你会想起你曾经有机会为国家干一点事情,但你没有去抓住这个机会,你没有为国家出过力,你会觉得遗憾和后悔。”为了这句话,为了将来不留遗憾,朱林刚选择留了下来。


这些年,朱林刚经历了ARJ21型号研发的全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他至今难忘2009年12月1日,在ARJ实验现场,在做到87%的时候,“轰的一声,整个系统全保护了,就是说飞机有一个局部就感觉垮了,失败了。当时所有人都懵了。”当现场人员散尽以后,朱林刚他们绝望地走进飞机,发现“在一个界面上有一个很小的分析的失误,把一个地方给漏了。”就是这个小小的失误,导致飞机失稳。


两年前,朱林刚开始全面全程负责C919飞机结构强度技术工作,对机身结构强度分析、新材料减重优化、甚至制定验证计划等强度试验关键问题,都做了扎实、周详的探索和分析研究。他把研究院比作全新军力实验战区,把一个个任务比作一场场战役,带领团队,在战场上艰难而又勇敢地前行。他带领团队创造了仅用10天,就完成一次全机静力试验第一个载荷情况测试的纪录。当时每个人都觉得,10天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朱林刚把工作计划细化到每个小时、落实到每个人,那10天,大家吃了二三十箱泡面,终于在最后一天的下午6时,试验圆满完成。


实现大飞机的中国制造一直是国人的梦想。中国人的大飞机梦,从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到自主知识产权,从运10,麦道82,到ARJ21-700、C919,经历了三十年的艰辛历程。大飞机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代表着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从技术上看,大飞机处于产业链的顶端,将有力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不管是基于现实需要还是未来考量,大飞机都是我们必欲求之的“中国之翼”。


让中国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这是朱林刚等航空人的梦想。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