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拼”出新航路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2023-07-15 21:43

两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两年来,聚焦《意见》中提出的“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两大定位,浦东在上海航运枢纽功能锻造上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推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发展。因外高桥洋山“两港联动”功能突破,这一全球枢纽港口“兵家必争”的业务,在上海港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



中午,从韩国海运而来的4票货物,运抵外高桥4期码头的上港拼箱监管仓库,因是国际中转货物,海关监管人员进行简单的信息比对后,其中一票目的地为捷克斯洛伐克的货物,就被装入集装箱,扣上特制的电子关锁后,将前往洋山港,和其他国内出口货物,拼箱出海。上港物流拼箱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苏建民告诉记者,这把锁锁好后,这个箱子从外高桥运到洋山这一路上,全部都是有GPS定位。“途中偏离路线了,或者停滞时间长了,在海关那边都会有报警的。”


不同于整箱转运,国际中转集拼,是指运到上海港的境外货物,与内地的出口货物,以及上海本地货源等,在海关监管区内进行分拣,根据目的地重新装箱后,再运出境的过程。



这一业务,对于全球枢纽港口来说,兵家必争,因为它可带来航运业资金、物流、人才等要素高度集聚,极大提升港口资源配置能力。国际中转集拼箱量,被视作是衡量航线枢纽港的重要指标。“长江经济腹地江浙皖沪,是上海港的主要货源地。” 上港物流拼箱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许琼说,“如果能把两头在外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做大,把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所有的货源都集拼到上海,那么上海航运中心的地位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事实上多年来,上海一直探索突围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自贸区建设之初,海运中转货物,必须要报关进入保税区域内的海关监管仓库,才能拆箱、集拼;不管是本地货物,还是境外货物,都需经历报关、入关、再出关等复杂手续,还要支付区内额外的仓储费用,企业积极性不高。


前几年,这一业务在洋山有了突破: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就设在口岸区域,这意味着,货物拆箱集拼在口岸就能操作,不用再报关进入保税区内;同时,海关也为此启用了新的仓单系统,简化了整个单证。


而新举措再次瞄准关键“卡口”:除了将拼箱仓库设在外高桥港口岸区域,还通过试用电子关锁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外高桥和洋山的“两港联动”,开辟了一条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新航路”。因为上海的港口布局有一定的独特性,外高桥集结的是近洋航线,洋山则主要为远洋航线。



上港拼箱公司对此进行过深度调研,发现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有一定规律的业态模式。比如在亚太这个区域,大多中转需求都是近洋转近洋、近洋转远洋,或者远洋转近洋。因此,监管模式的创新,实现跨关区联动,对业务增长,很有意义。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查验三科副科长张轶凡表示,目前正加快推进智慧拼箱监管平台建设,并且试用电子关锁系统,保障了国际转运货物在洋山港、外高桥港之间运输通畅,就是“把近洋航线和远洋航线之间的物流节点打通。”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主体是企业,引领区的探索,也让更多外资企业重新定位上海港。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货运物流企业之一,宏鹰(CEV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在其全球拼箱版图上新添上了上海港,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拼箱中转港进行推介。


宏鹰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朱彦青预计,他们在上海港的中转集拼业务,可呈两位数增长。“把我们东南亚的一些货物推广到上海来进行集拼中转出口;到了外高桥港口之后,跟我们国内的出口业务,也就是去往同一个目的地的货物拼装到一个集装箱,既降低成本,也提高效率。”



上港拼箱的智慧系统上,各种形态的中转集拼业务,自今年3月以来,一直呈上升态势,月国际中转集拼箱量可突破100个标准箱。上海港密集航线资源的天然优势,加上制度突破带来的贸易便利,让这个开始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