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毒”门诱惑 ——关注上海青少年毒情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6-25 11:27:56
作者简介:
张祎,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局长,主持上海市禁毒基金“合成毒品成瘾人员康复方法研究”、司法部2016年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优势教育戒治“认知神经功能康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教育促进完善戒毒人员戒毒康复体系的实验”项目等课题。
6月26日是第29个“国际禁毒日”。之前, “毒祸”尚未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鲜少听闻青少年被毒品折磨得失去往日的帅气和美丽。然而,如今的毒情却令人震惊。
令人担忧的数字
近年来,上海采取多项举措有效遏制毒情过快蔓延趋势,毒情形势总体处于可控状态。但受国际毒潮持续泛滥扩散和国内多种涉毒因素的影响,上海目前逐渐形成毒品过境与毒品消费并存局面,毒情依然十分严峻复杂,吸毒人员仍然趋于上升态势,青少年吸毒呈现新特点。
吸毒人数持续上涨
2015年上海市登记入库吸毒人员总量超过8.1万人,同比增长近0.5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总量超过3.3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40%以上;在全市新发现的吸毒人员中,超5成为35岁以下青少年。
合成毒品滥用加剧
合成毒品增长势头迅猛,在新增吸毒人员中,近9成吸食合成毒品,且3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居多。能不能、会不会吸食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成为青少年吸毒人群追赶时尚的标志,受到他们的痴迷追捧。目前在不少国家和地区,K粉已经成为中学生滥用的毒品之一。
低龄化趋势令人忧虑
我国6成以上的氯胺酮初次滥用人员年龄集中在24岁以内。据统计,在上海市戒毒场所在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35周岁以下的戒毒人员占40%左右,25周岁以下的戒毒人员占比近8%,有63名戒毒人员年龄在20周岁以下,其中有7名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
铤而走险为哪般
自“国际禁毒日”设立以来,上海禁毒的宣传力度逐年加大,“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标语常见于各种媒介,可为何青少年吸毒却如此高发?
青涩社交的“灵媒”
青少年自控力差,模仿力强,加之涉世程度低,容易把不良现象和行为当成时髦追求或认为是“酷”的表现。泡吧,逛夜店,聚会PARTY,是他们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喜欢新奇的事物,新型毒品大多是兴奋和致幻,迎合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极易受到追捧。年轻朋友聚会嫌喝酒K歌不够过瘾,常以吸食K粉、摇头丸的方式助兴。一个朋友圈子,看似很简单,一些粉状,一个小药丸便能带来梦幻效果,足以圈出一个个群体抱团。如果你不吸,那么别人就不带你玩了,青少年大多数害怕脱离群体,云里雾里地从众从命,以期得到认可,这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瘾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我排解的“渠道”
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青少年,他们大多数家庭缺失,或父母离异、出国或家庭出现变故,或性格叛逆,出现无人照管或失控,而现在的青少年心灵比较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但排解的渠道却相对较少,在他们寻找释放、发泄自我、寻求解脱的过程中,极易误入歧途,吸食“时尚”的毒品就会成为一种选择。畸形的家将他(她)们逼上借“药”消愁这条路,结果愁没消去却把自己“吸”进了戒毒所。
被动迷幻的“陷阱”
据强制隔离戒毒所抽样调查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吸毒青少年染上毒瘾源于被骗。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的圈子不断增大,加上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引诱;许多青少年由于对毒品毫无了解,认为自己意志力坚强不会上瘾,不料却在尝试中成了毒品的俘虏。在娱乐场所中,看似光亮的背后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危险,尤其是女孩子,往往一不小心就会误用含有新型毒品的酒水饮料,陷入无法回头的深渊。更可怕的是不成瘾或轻度成瘾的毒品在不断投向社会,对青少年的身心伤害不容小觑。
携手行动,拒绝“毒”门诱惑
吸毒成瘾被国际禁毒组织定义为是不可逆的慢性脑病,其伤害和影响是巨大的。青少年吸毒,毁掉的不仅是他们自己的身体,从长远来看更是危及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近年来,上海戒毒一直这样努力着……
基层实践反哺上层创新
2008年《禁毒法》施行,2011年《戒毒条例》实施,2015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海市禁毒条例》,这都为完善机制、破解难题、推动创新提供了法治保障。在戒毒立法保障加速创新的过程中,上海戒毒工作从法律规章中找根据、寻路径、求突破,在法治化轨道上全力推进改革创新。
从劳教制度废止前的“三个港湾、四疗并举”到强制隔离戒毒的“绿色戒毒”,上海戒毒始终致力于追求延长复吸周期和提高戒断率目标,在戒毒理念上正确认识 “三重属性”,将矫治违法者、治疗病人、救助受害者“三重角色”导入青少年戒毒工作中,促使其实现从违法者向守法者、从病人向健康人的转变。在方式方法上大胆创新,针对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我们创新开展认知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主要是EP系列认知仪器训练,效果明显。针对青少年戒毒者情绪易激惹现状,我们探索开展个案化心理矫治和团体心智康复训练等,有效缓解其急躁情绪。在戒毒实践中讲究科学,针对青少年戒毒人员涉毒不深、可塑性强等实际,实施分区管理。在管理教育上,改变时间占比,科学分配,坚持每周开设教育、习艺等课程,以“科学生活”助其康复。每天实施有氧康复训练,推行广播操、穴位操和太极康复操,以“适量运动”助其康复。针对青少年戒毒人员成长营养需求,科学调整膳食搭配,以“合理营养”助其康复。
预防宣传注重关口前移
预防教育是整个禁毒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联合国一位缉毒官员曾讲过:“用1美元的投入来预防,就等于节约了10美元的后续打击费用。”这个数字也许并不准确,但却生动地说明了在禁毒工作中预防的重要性。近年来,上海戒毒乘着全国司法行政改革的春风,将戒毒工作的触角向社区延伸,积极承担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责任。针对青少年吸毒现状,将落实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放在首位,组织司法行政民警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对在校中小学生,社区“三失”青少年、涉毒家庭青少年子女以及正在执行社区戒毒(康复)的青少年开展以“远离毒品,青春飞扬”等为主题的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专题活动,禁毒“流动课堂”实现多点开花,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让毒品远离青春。多家单位被荣幸评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所社联动打造“拒毒网”
禁毒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单独承担的,戒毒者回归社会后常会遇到经济、家庭、就业、歧视等问题,不少人因顶不住压力而复吸,所以对吸毒者特别是青少年吸毒者,社会、家庭都应担负起责任。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家属学校”作为一个新兴教育戒治项目悄然流行,所内教育部门经常利用家属开放日,对戒毒学员家属开展培训,让家属了解支持戒毒工作,特别是教会青少年家属不能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发现孩子吸毒成瘾,不能怕家丑外扬而延误挽救时机。社会帮扶,也是青少年戒毒的有效形式。近年来,上海戒毒局注重所社联动,加强与人保部门、社会安帮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无缝链接,运用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举办临解除人员就业推介会等,加强后续照管,促进戒毒人员回归融入社会。
(特约撰稿:张祎 编辑:贺璟岚)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