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视频 | 迎建党百年《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即将开播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

2021-04-02 16:52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大型文献人物传记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通过革命先烈真实动人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理想。整个系列共20集,22个人物,4月4日起于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纪实人文频道首播。首轮播出5集:《方志敏》《赵一曼》《彭湃》《江竹筠》《萧楚女》。


“理想照耀中国”,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时代的需要。以此为题,可以深刻地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的解放,努力前行、无畏牺牲的崇高品格。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拍摄了5集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如果说前者是一幅幅优秀共产党人的肖像,那么此次《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则是为他们立传。


这是一部可供阅读的作品。整个系列追求电视的文学表达,而不作教科书式的铺陈。全篇以人带史,以史写人,采用中国传统的如《史记》那种内在的历史结构和表述的方法,在历史框架清晰的前提下,展示历史中的人物具像,从而昭示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的内在精神力量。全篇采用历史资料、人物访谈、实景拍摄、真实再现的有机组合。《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叙述切入点,以生动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彰显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他人,求解放”的精神和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诗文、家书编辑成册,用于干部教育,让各级干部常常看、常常思、常常反求己身……”《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大量引用了革命先烈的文章、家书、诗文、遗书,以史实和细节,乃至第一手材料传递共产党人的初心,富有历史质感地让受众读到他们为人民的幸福、为民族的解放、为社会的进步勇于奋斗和敢于牺牲的品格,从而揭示出共产党人优秀的品质是人性的光辉,是人类文明的财富。并将力求全篇充溢着一种大情感:他们生命的印迹刻在大地上、写在苍穹间,人民铭记他们,祖国铭记他们,历史铭记他们。


20集大型文献人物传记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由时间任艺术顾问,王韧、徐冠群、秦敏、吕刚等创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系列由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八十多岁的焦晃先生任讲述人。老艺术家一丝不苟,为此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声声入心,堪称典范。


东方卫视将于4月4日晚22:50播出第1集《方志敏》,4月5日晚22:00播出第2、3集《赵一曼》《彭湃》,4月6日晚22:00播出第4、5集《江竹筠》《萧楚女》。新闻综合频道:4月5日-4月9日23:00每天播1集。纪实人文频道也将同步播出。百视TV app同步上线。


分集介绍——



方志敏(1899-1935)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


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每天工作16个小时,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共十三万余字的“狱中散文”,垂范中国。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珍宝。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监狱是黑暗的,没有一点儿春的气息,但方志敏留下的文字今天依然能震撼每一个读他的人。


方志敏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建立了闽浙赣根据地,并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但 “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人们熟知方志敏的清贫,这清贫的本质就是他对劳苦大众和祖国的赤诚。1934年中央苏区形势险恶,方志敏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以牵制敌军,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这是一次慷慨赴死的壮行。在战役中,他刚突出重重包围,又返回寻找失去联系的部队。他一定要把部队带出来,但最后落入敌手。


“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就义前,方志敏写下了这样文字。他牺牲了,他心中“可爱的中国”永留人间。



赵一曼(1905-1936)


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女人,在那场伟大的战争中成为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英雄。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主力撤退受伤被俘。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行刑室是她最后的战场。直到牺牲,日本人所能记录下来的赵一曼的全部信息只是:她叫赵一曼,家庭富裕,受过中国女性的最高教育;他们还留下了这样的记忆——“无论用什么手段都无法摧垮其坚强的意志,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为一个共产党大人物的尊严”。


1936年8月,赵一曼牺牲,年仅31岁。


但赵一曼不是她的真名。她是谁?她从那哪里来?她的亲人是谁?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赵一曼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公映,感动了一代人。她的亲人才找到她。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受党的委派去东北参加抗日联军;1936年牺牲。


她遗下诗篇,短短56字正是她人生的写照——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彭湃(1896-1929)


20世纪20年代初,彭湃怀着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只身走进中国的广阔乡村。他要帮助占这个国家人口多数的被压迫农民寻求解放。彭湃是中国最早一批投身乡村改造的知识分子,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


这位地主家的少爷,脱下了洋装,走到农民中间。他看到了农民的伟大和苦难。“我们农民,是世界生产的主要阶级。人类生命的存在,完全是靠着我们辛苦造出来的米粒。我们的伟大和神圣,谁敢否认!可是,我们农民,几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无日不在无智饥饿压迫的难关恶战苦斗以维残命!”


他烧掉了分给他的自家田契。地主眼中他是“疯子”,农民口中他是“菩萨”。这位旧制度的叛逆者,柔美的脸上常常浮着笑意。他说“湃的生活路,通通为湃自己塞尽了。但是可以慰藉湃的,还是赤山的农民。湃也不愿和现在最有生机的农会及亲切可爱的农民离开了。”


早年彭湃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立志于改造社会。他认为“社会主义并不是主张社会一部分的改良,是主张全体的改造。”他在海丰建立农会,谋求农民生活的改造,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自治和农民教育的普及。在轰轰烈烈的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彭湃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实践中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成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彭湃领导工农武装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1929年彭湃牺牲,年仅33岁。他说:“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江竹筠(1920-1949)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非亚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女儿革命的典型。”朴素的短诗是同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的何雪松献给0384号囚徒江竹筠的。


江竹筠,人们都亲切的叫她江姐。在狱中,敌人试图用尽130道刑罚让她开口,但她笑称“毒刑是太小的考验。”这个身高只有1.5米的“硬骨头”,保住了组织。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里,她弱小身躯里的坚强意志,给了狱友们战胜黑暗的希望。在狱中她鼓励大家学习,凭借记忆默写出了《社会科学二十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作为学习材料。她组织“狱中特别党支部”总结革命经验,反思重庆地下党遭遇严重破坏的教训,列出“八条意见”留给后人。其中“防止领导成员腐化”,“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等肺腑之言至今仍有宝贵的现实意义。


走向刑场了,她“脸不变色心不跳”。但她是母亲,她将唯一一张儿子的照片带在了身上。这一天是1949年11月14日。十五天后,重庆解放。


1964年,毛泽东观看歌剧《江姐》。他动情地感慨:“要是让江姐看到解放,看到胜利该有多好啊。”



萧楚女(1891-1927)


萧楚女说,“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染(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在他短暂的36年的人生中,他留下了无数出类拔萃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他自己探寻光明的过程,也是他为那个年代的中国青年开启光明的导引。


他是早期共产主义青年运动组织者。他笔耕不辍,为中国共产党构筑了理论基础。他是新闻界不断爆出激昂能量的报人。他是慷慨激昂的演讲者,一个孜孜不倦的政治宣导员。他用智慧、激情和语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带领有志青年寻找这个民族的出路。


被茅盾描述为“身材高大,面黑而麻,服装随便,有丘八风,远非美男子之伦”的湖北大汉,却自取名楚女,楚字来源于地名,女为纯洁之意,这也是他内心柔弱一面的映照。他一生颠沛流离,未婚娶,无子嗣,留下的唯一一篇小说却描写了一段温暖而平凡的爱情。


他奔波的一生中任职过的报社多达十几家。他是《中国青年》报的创始人,与恽代英一起创建进步社团“利群书社”。如他所说“一个人无论禀有什么奇才异能,倘然不把才能传达到别人身上,他就等于一无所有。”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那个年代年轻的共产党人为社会进步,上下求索、奋斗的无畏、热忱和智慧。


(视频来源:《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节目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