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视频 | 视频|8集微纪录片《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⑧——在世界面前亮相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7-12-01 18:02

历史叙述人菲利普•肖特开场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多数西方人对中国共产党几乎一无所知。中国共产党1921年已诞生于上海,但直至十五年后,西方记者和报刊编辑才开始认识到,共产党人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而且在决定中国未来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将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位美国人的经历——可惜不是英国人,他协助搭建了舞台,让共产党得以亮相,它在世界媒体首次亮相时,已是中国政治运动中一支主要的力量。


第八集 在世界面前亮相

1917年2月一个雨天的午后,29岁的美国人(约翰.鲍威尔来到黄浦路上的礼查饭店和托马斯•密勒见面。他们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校友,密勒邀请鲍威尔来上海共同创办报刊。

两人就是在黄浦路15号,礼查饭店大厅见面的。密勒已经认识到,中国尚无一份英语周刊,以美国人的眼光聚焦中国的政治事务。上海到处都是来自各个列强的西方人,鲍威尔问密勒,这份周刊报道什么为好?“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密勒答到。这份周刊他们取名为《密勒氏评论报》,它注册在公共租界,后来易名为The China Weekly Review不久以后,他们便发现,消息源源不断,几乎无法应对,鲍威尔说,中国这口铁锅一直在沸腾。.

这是1927年4月2日的版面。“国民党人克复上海”,标题文章形容蒋介石在北伐战争胜利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但文章又预见性地补充道,有些暗流可能使他的任务更为复杂。国民党分裂为左右两派,在与共产党合作的问题上,两派的态度截然不同。然而,文章断定,“如果国民党人能精诚团结,那将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政府。“

蒋介石4.12政变三周后,鲍威尔亲自执笔社论,质问道:“国民党甩开共产党单干啦?”他注意到,蒋介石与共产党领导的劳动工会的分裂捅了马蜂窝,四处弥漫着他将重蹈军阀覆辙的所谓“谣言”。坦率、直言、不怕引火烧身,这是鲍威尔的风格,也是他和密勒所在的“密苏里新闻帮“的风格。

但是,《密勒氏评论报》一直未能获得一篇报道共产党真实情况的目击记。众所周知,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围剿共产党人,围困在华南和华中的山区根据地,因此共产党人迫不得已西撤。外界所知仅此而已。对鲍威尔和他的密苏里校友及同事埃德加•斯诺来说,获得红军的第一手信息是梦寐以求的。
转眼,鲍威尔来到上海已经15年了,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但是,山雨欲来。他相信,有朝一日,中国将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危机,当这个危机到来时,美国就大有作为了。

1931年“9.18“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四个月后,日本发动了1.28淞沪战役,其直接结果导致《淞沪停战协定》的签署。这是太平洋战争的前哨战。时隔不久,西方列强就会意识到,红军是反对日本侵略的潜在同盟。鲍威尔的希望,如果还谈不上不合时宜,充其量是不成熟的。直到三十年代后期,西方才开始明白,共产党和国民党能够联手抗击日本的军事力量,从而缓解同盟国遭受轴心国的压力。此时,只有此时,美国才会卷入。

此时,西方已经对共产党和其神秘领导人毛泽东增进了了解。1936年巴黎出版的中文刊物《全民月刊》刊载了一份最早的报道,标题为《随军西行见闻录》,提供了关于长征的第一篇详细描述。作者署名“廉臣”,多年后得知他就是陈云。陈云从遵义到上海,目的是向共产国际汇报,然后去了莫斯科。这篇三万字的长文,追溯了红军六千英里的长征路线,从江西远至大渡河上飞夺泸定桥之战。这篇报道是世界上首篇充分描述史诗般的“长征”的文字,“长征”确保了红军的生存和最终的胜利。

陈云的文章虽然重要,但在西方读者甚少。八个月后,鲍威尔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将使毛泽东和红军名扬天下。

在上海宋庆龄和北京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斯诺成为第一位进入陕甘苏区,在保安访问毛泽东的西方记者。他在7月到达那里。这时,西安的国民党将领杨虎城和张学良已经和毛泽东达成谅解,联合反日,这样,斯诺才得以进入红区。


1936年11月14日和21日,《密勒氏评论报》连载了埃德加•斯诺撰写的《访问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文章所附照片,毛泽东头戴缀着红五星的红军八角帽,那是斯诺自己拍摄的。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  


一年后,打败日本军队的平型关战役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第一次集体亮相,毛泽东、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再过十几年,他们将共同建立一个新中国。

鲍威尔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他强烈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在日本军队占领上海后,他被逮捕、虐待并投入集中营。《密勒氏评论报》被迫停刊。待他重获自由,国共之间新的矛盾又与日俱增。


鲍威尔没能活着看到共产党的胜利。他以身残之躯,1947年病逝于纽约。两年后,在北京天安门,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数十年内,中国已经转变成一个现代的国家,奠定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国家的基础。


(本片由上海市档案局(馆)、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独家授权播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