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视频 | “双减”了 中小学生放学后为啥更愿意留校园里?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玫 朱齐越 林羡德

2021-12-31 15:19

三点半下课了,小学生们都在做些什么?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提出,要全面开展公办小学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双减”政策落地后,上海的课后服务更是不断探索创新:打破围墙,资源共享,让特色课程走进校园;作业分层,技术赋能,为全面育人拓展新空间。


在不少学校,小学生都可以通过扫一扫二维码,像大学生一样选课,摄影、烘焙、音乐剧,在一个学校就有几十门课程。现在全上海所有的小学,都已经开展了像这样的5+2课后服务,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参与人数超过85万,参与率高达95.7%,教师的参与率也达到了百分之95.4%。



眼神坚毅,紧握球杆,哨声响起,比赛开始,在虹口区复兴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打起了旱地冰球比赛,这学期初开课时,不少孩子都是首次接触这项小众运动,现在已经打得有模有样。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旱地冰球这项运动,没想到学校里也能打了,现在它是我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虹口区复兴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汤炜烨说。



为了让课程更丰富,学校引进包括属地街道、青少年活动中心、专业机构等多方优质资源,为孩子们挖掘自身潜能,提供更多可能。


“课后服务开展以后,给了孩子们更多体验的机会,而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不仅让孩子成为‘被服务者’,也能够让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虹口区复兴实验小学校长司徒琼表示。



与此同时,课后服务时间,孩子们的作业也玩出了新花样。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把语文课文改编成了一场皮影戏。配音、表演,十多个同学各司其职,老师们正是通过项目化活动,丰富作业形式,让孩子们爱上语文。



“以前都是老师教课文来学,现在语文课变得更有趣了,也让我们学得更多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涂孟祺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孩子们的课后作业也在大数据赋能后,有了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新变化,老师的答疑解惑也更加“有的放矢”。而孩子们达成的每一个小成就、养成的每一个好习惯,也会化作一个个小奖章,在期末兑换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校长虞怡玲表示:“利用好课后服务的时间,我们通过老师的作业研究,精准布置作业和实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我们精准采集学生的数据,用学习数据来反哺我们的教学。”



目前,课后服务已经在全市小学全覆盖,真正做到“应留尽留”。上海市教委透露,未来课后服务工作还将进一步走向常态化,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勤健日前透露:“我们市教委也将发布一个课后服务的工作指南,来把有些区和学校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凝练成制度,2022年1月份我们将出台这个文件。在课后服时段,充分挖掘它的育人价值,为我们全面育人争取时间和空间,不单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是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提供非常宝贵的时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玫 朱齐越 林羡德)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