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特朗普周年记:总统的愤怒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超

2018-01-20 17:04

2017年4月30日,《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注意。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已经告知自己的韩国同僚,部署在韩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将由美国买单,虽然特朗普曾扬言要韩国分摊,但这并非美国的国家政策,请韩国放心。

阅毕,特朗普勃然大怒,抓起电话一通咆哮。然而电话另一头的麦克马斯特相当平静,因为这已不是第一次。


每天发发火,对于特朗普来说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离经叛道 四处“搞事情”

“特朗普的另类做法让我们很多人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习惯了被特朗普咆哮的麦克马斯特这样评价道。的确如此,过去一年,地球都因为特朗普走出了“舒适区”。


上任第一天,特朗普就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TPP,大骂这是“最糟糕的贸易协定”。特朗普兑现承诺的效率之高始料未及,原本对TPP热情拥戴的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一时兵荒马乱。

之后不久,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通了电话,刚刚因TPP问题受到伤害的特恩布尔再遭打击。电话中,特朗普刚刚吹嘘完自己在选举中大获全胜,特恩布尔试探性地提到了奥巴马政府承诺的接收难民问题,电话里立刻雷声轰鸣,特朗普痛骂“这是最差劲的协议”、“最糟糕的电话”,接着愤怒地挂了机,原定1小时的通话25分钟就结束了。



一部分特朗普的支持者声称,特朗普在国际舞台上刻意扮演难以取悦的疯癫老年,但这不是他的真实性格,类似“挂电话门”的事件只是一种表演。

然而,根据多家美国媒体的报道,几乎所有特朗普身边的人在谈论他时,都提到了“愤怒”一词,甚至还有“火山喷发”、“脱轨”、“失控”等等。一些助手爆料,总统经常毫无征兆地爆发,不分时间、场合,也全然不顾在场的旁人。

竞选时怒喷欧洲难民政策的特朗普,在去年1月27日,签署了“阻止外国恐怖分子进入美国的国家保护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旅行禁令,禁止伊拉克、叙利亚、苏丹、伊朗、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等七国公民入境美国。

虽然世人已经对特朗普的狂放不羁有所防备,但点名道姓地对部分国家加以区分和歧视,还是击垮了大家的心理防线:全球多国领导人,以及谷歌、亚马逊等美国巨头企业都公开反对,旅行禁令在美国各地遭到阻击,一番法庭鏖战之后,短暂夭折。然而最终赢得这场鏖战还是这位固执的总统,他再三修改禁令,终于使其通过。

去年6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抨击这是奥巴马政府达成的“糟糕交易”。特朗普说,《巴黎气候协定》会让美国损失3万亿美元的GDP和650万个工作岗位。

可见在特朗普的思维中,发展经济意味着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竞选时,特朗普承诺要帮助美国的石油和煤炭工业,力推制造业回归,在他看来,环境保护局是美国创造就业的绊脚石,这跟世界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和欧洲在倡导全球化和节能减排,而特朗普在高喊“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对新能源产业很是轻视。

外界认为,特朗普在这一问题上的表态,充满了孤立主义色彩,让美国软实力陡衰,世界领导权摇摇欲坠。

特朗普的支持者再次发声护主,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本就难下定论,与其在不确定的议题上花钱费力,不如切实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然而英国给这一问题做出了完美解答:造福国民和实现减排,并不矛盾。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在过去25年间,英国的国民财富增长45%,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3%,这两项数据都冠绝发达国家,也宣告了特朗普决策的失败。

如此漂亮的成绩单如果甩在特朗普面前,想必又会让他破口大骂,但英国没这么做。

撒手欧洲 老盟友“心累”

过去一年,英国对特朗普也很犯难。

近日,特朗普取消了访英计划,理由是不愿出席美国驻英大使馆新馆的剪彩仪式,因为他对新馆的选址不满意。伦敦市长萨迪克·汗不无讽刺地说,特朗普大概是感觉到了自己在伦敦不太受欢迎,所以知难而退。眼看特朗普马上就要“龙颜大怒”,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赶紧出面平衡局面,批评萨迪克·汗的说法会损害美英的特殊关系。

萨迪克·汗(左)和鲍里斯·约翰逊


过去,维系这份特殊关系的,是两个国家一致的利益和价值观,但现在这一关系恐怕已经变质。面对特朗普,英国是顺从,还是做自己?这是个问题。

不止英国,老欧洲和美国的关系都变质了。

德国总理默克尔,物理学博士,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政客,面对商人出身的野路子总统,有些招架无力。去年2月的华盛顿,面对远道来访的默克尔,特朗普毫不留情地批评“德国欠北约一大笔钱,德国必须支付更多费用”。随后面对一众记者的镜头,特朗普无视默克尔握手的请求,默克尔期待的眼神令人尴尬。


法国新总统马克龙,和特朗普一样,也是个政治素人,但这不代表两人有任何共同语言。国际舞台上,马克龙站在主流立场一边,积极活跃,渴望重建法国的大国影响力。然而特朗普给了马克龙当头棒喝,不仅不谈任何合作,反而撸起袖子往法国人口袋里掏钱。

5月的北约峰会,大步走进北约总部的特朗普面色不佳,事后据身边人透露,特朗普当时快气炸了。就在这之前,他刚刚和马克龙见了面。特朗普再就北约军费问题发难,要求法国补齐“会费”。

另外,在握手这么重要的事情上,特朗普一向以势大力沉、未逢敌手,但这次输给了马克龙。事后马克龙向媒体坦诚,两人的握手较劲不是巧合,他想告诉特朗普,自己不会让步。



北约峰会结束,特朗普前脚刚走,默克尔就发出感慨,今后欧洲只能靠自己了。见证过两德统一、东欧剧变,这位东德大妈深深感到,相比那些,特朗普的出现才是真正重大的时代变故。

相比英国用着美国的核导弹受制于人,德国境内有美国的欧洲驻军总部,马克龙就显得无所顾忌。原本就游离于北约体系边缘的法国,开始渐渐重拾戴高乐时期的“独立法国”理念。

12月6号,特朗普将挑衅的炮口对准了中东:他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承诺将把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

反应最为激烈的,除了伊斯兰世界,还有法国。马克龙多次厉声谴责,坐镇爱丽舍宫先后接见以巴双方领导人,俨然一副大国做派。

马克龙兑现了自己不向特朗普让步的承诺,但很可惜,没起到什么实际效果。特朗普依旧我行我素。

投机中东 对俄博弈棋输一着

特朗普在中东放的火远不止这么一把。在此之前,小布什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和奥巴马的中东收缩战略都起到了反面的作用,而特朗普模糊的中东政策同样无所作为。从行动来看,特朗普既想从中东抽身,又想保住美国在这里的霸权。最后的结果也是作茧自缚。

在海湾国家内部暗流涌动之时,美国从中挑唆、煽风点火,支持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令卡塔尔放弃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支持,直接促成了“断交风波”的发生。之后,美国又置身事外,企图乱中获利。之后的结局,“断交风波”愈演愈烈,大大偏离预期“脚本”,蒂勒森急赴中东灭火。


“在访问中东时,我表示不允许资助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行为存在。看,中东领导人们指向了卡塔尔。”

伊朗核协议作为奥巴马政府的重要外交遗产,简直是特朗普的眼中钉肉中刺,好坏不谈,奥巴马办成的,先砸了再说。不过,碍于国内外多重阻力,特朗普对伊核协议的愤怒还只停留在口头上。

2018,特朗普恐怕也不会真的退出。眼下,世界有两个美国,特朗普的美国,和建制派的美国。两方拉锯制衡,但分析认为,建制派正在渐渐占得上风,逼得特朗普不得不“正常”。

在伊朗问题上,美国不得不考虑,如果退出伊核协议,和伊朗撕破脸,最得益的恐怕是俄罗斯。眼下,由于特朗普的中东政策持续模糊,让俄罗斯主导了叙利亚的战后重建议程,美国被剔除在外。而从伊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的什叶派之弧也时时隐现,这背后的领导者又是俄罗斯。在中东棋局上,除了去年4月的59枚“战斧”导弹,美国几乎完败。

说到俄罗斯,又触到了特朗普的痛处。这是让特朗普爱恨交织的国家。


2017年,美国国内政治的主旋律就是特朗普团队的“通俄门”。为此,美国政府掀起一场场血雨腥风,大批特朗普亲信离职,总统和媒体互相骂街。虽然,“通俄门”的调查已经深入到了特朗普的核心圈,但特朗普似乎并不担心。尽管受制于建制派的阻挠,特朗普没能实现竞选时承诺的与俄罗斯修复关系,但他对普京却始终嘴下留情,似乎怀有深深的惋惜和不舍。

中东政策混乱,但特朗普在亚太却玩出些许新意。

走访亚太 收获满满

11月的APEC峰会上,特朗普重提了一个过去的老概念—印太战略,想把印度拉进自己的队伍。要知道,印度以不结盟著称,冷战时更是把骑墙术玩得炉火纯青,要一边倒向美国,很难。

为了显示诚意,2018年伊始,特朗普把炮口瞄准了印度的死敌、美国自家的盟友巴基斯坦,指责其反恐不力,宣布断绝援助。

然而,没有了美国,巴基斯坦还可以寻求和中俄的合作,但美国要维持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巴基斯坦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特朗普就这样给自己挖了个坑,今后能否填上还是个未知数,因为巴基斯坦已经出离愤怒,宣布“友尽”。

除了好坏未知的印太战略之外,亚太仍然是特朗普在2017年收获最大的地区。这里的盟友不像欧洲那么麻烦,美国可以说一不二。

此前,有媒体批评特朗普,称他的自恋世人皆知,这种“顺毛驴”太好对付,只要顺着他就有糖吃。不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不是看到了这篇报道,特朗普到访日本期间,安倍处处恭维,陪吃陪喝陪打高尔夫,为了追上绝尘而去的特朗普,还心急摔了个后空翻,但结果如何?特朗普确实没在日本打嘴炮,但也没有在任何问题上松口,贸易规则照样给日本施压,最后,带着安倍点头购买美国武器的承诺,满载而归离开了。


亚太之行结束,特朗普自我夸耀受到了“红地毯式的尊重”,“这是对我们国家的尊重”,“我成功了”。

特朗普此言非虚。在所到的受访国,特朗普受到的礼遇规格颇高。在中国,他见证了中美两国2000多亿美元大单的签订,中方还为其开放了故宫内一个长期关闭的剧院,奉上一场京剧盛宴。

应当说,特朗普抛弃过去以意识形态主导的中美关系的做法,是他外交履历中不多的亮点之一。

这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美国不是自我孤立,只是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这被麦克马斯特称之为“务实的现实主义”。

沉迷推特 民怨沸腾

在特朗普的拥趸眼里,他的务实还体现在与众不同的“推特治国”上。因为,推特让总统和民众的距离更近,交流更直接。

不过,依然有七成的民众希望特朗普“别再发推特”了。

有人讽刺说,特朗普最爱的是自己,第二爱的就是他的推特账号。

2017年,特朗普一共用个人账号发布了2100多条推文,但大部分都是情绪的宣泄,要从中理出头绪十分困难。

比如,在宣布“耶路撒冷决定”的当天上午,特朗普莫名高喊了一句“让美国再次伟大”。

又比如11月25日,上午还发推庆祝美国的“小企业星期六”活动,感觉心情不错,下午就对CNN破口大骂“假新闻”。

“假新闻”是去年特朗普在推特上提及最多的一个词,一共有150多次,近日,特朗普还在推特上颁发了年度十大“假新闻”大奖,《纽约时报》摘得“桂冠”,CNN占据四席。

特朗普痛恨所谓的“假新闻”,但他自己散播“假新闻”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在2016年胜选后,特朗普发推特说,“我不仅赢得了选举人团投票,如果去除三百万非法选民的票数,我还赢了普选”,事后证明这一数据的来源是右翼阴谋论网站“信息战”(Infowars)。

去年2月,特朗普在集会上抨击欧洲难民政策,在谈到经常受到恐怖袭击的国家时,他说,“看看瑞典昨晚都发生了什么”。瑞典人民一头雾水,因为前一晚瑞典什么都没发生。

如果说这些都无关痛痒的话,那么特朗普在推特上转发的一条散播反伊斯兰仇恨假新闻,可能就无法洗白了。


11月29日特朗普在推特转发英国一个极右政党的推文,内容是三段反伊斯兰教的煽动性短片。

此前,特朗普已经多次在推特上抨击穆斯林移民威胁到美国和西方的安全,这无疑能讨好自己的支持者。民调显示,特朗普目前的支持率不高,只有三成,但这部分选民相当铁杆,他们大多是白人中下阶层,拥护特朗普的移民改革。

但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煽动下,去年8月,弗吉尼亚发生骚乱,“白人至上主义”者和反特朗普的左派人士打得头破血流。特朗普说双方都应受到谴责,但他本人恐怕也难辞其咎。


虽然在2018年初,特朗普亮出了漂亮的经济数据,但他把意识形态的仇恨重新带进美国社会,极有可能给未来种下祸根,这是短期的经济红利弥补不了的。

NBA冠军教头史蒂夫·科尔隔空向特朗普喊话,“你是总统,你代表我们所有人,请你不要再撕裂我们。”

“愤怒源自软弱”

过去一年,人们太多次看到“世界炸开了锅”这样的说法,世界已然成了一口炸开了的锅,但特朗普依旧不太满意。他要“美国优先”,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到底“优先”和“伟大”应该如何定义?

二战后美国人拥有世界上80%的电子产品,控制者世界2/3的生产能力,钢产量占世界六成以上,美国销售的汽车几乎百分百在美国生产。

也许这才是特朗普心中的美国?然而这般“优先”“伟大”的美国必定无法重现,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打破发展规律最终还是会自食其果。

对于特朗普的执政表现,现在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想个问题:一个耿直但喜怒无常的段子手,和一个戴着面具但行事稳重的“专业”政客,到底哪个更适合当总统?

这个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难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时时愤怒的总统不会带来真正的伟大,因为“愤怒源自软弱”。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超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