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探索癌症生成原因 复旦科学家发现基因活性调控新机制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4-07 13:00

复旦大学今天(4月7日)对外宣布,该校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教授实验室和施扬教授-石雨江教授实验室合作研究发现,细胞中的基因活性调控机制,即会导致细胞异常癌变,也可抑制癌变。

   

专家解释说,DNA是细胞中主要遗传物质的基础,DNA上携带的遗传信息片段被称为基因。最初科学界认为生物体的性状改变是由于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造成的,这样的改变剧烈且不可逆转。但进一步研究发现,DNA边上还有另一种物质--组蛋白。组蛋白在稳固基因组的同时,也调控着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生物体的外在性状。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癌细胞中,有一类组蛋白调控机制失控,改变了增强子的活性,从而过度强化了附近癌基因的活性,导致细胞异常并癌变。同时,出现在该区域的蛋白质RACK7和去甲基化酶KDM5C,可以限制此类增强子的活性,使基因表达保持在正常范围,从而抑制癌变。这一创新性发现,就好比在组蛋白上为基因活性找到了一个新的调控“开关”。由于改变增强子活性比改变基因序列更容易实现,因此此项发现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蓝斐教授解释说,他们发现基因组中的基因有不同的状态。有的时候在沉睡,有的时候苏醒。他们发现的调控机制,可以使苏醒的基因沉睡,也可能把沉睡的基因重新打开,从而找到控制细胞功能的作用。而在肿瘤细胞中,他们发现这个开关经常是坏的, 导致肿瘤基因活性太高, 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发现, 为未来的药物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把这些活性太高的基因关掉。

   

业内专家也表示,基因活性调控机制被揭示,不仅对癌症发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解释,更可为癌症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思路。



(看看新闻网记者:霍云 编辑:钱淼淼)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