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视频 | 绝地反击!菜场的求生欲能否博得一丝生机?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珂  刘宽漾

2020-12-28 12:36:10

有多少饭值得等待?有多少菜可以重来?2020年的结尾,“买菜”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或许“菜篮子”自己都没想到,平日里默默无闻,如今却成了各路商家眼中的“香饽饽”。



当互联网企业闯入卖菜江湖,传统菜场的小商贩被打得溃不成军。然而,有进攻就有反击。传统菜场也要孤注一掷。

场长打出“组合拳” 效果其实不明显

早上7点,天之菜市场场长张爱娣准时拎着劳动工具走上一线。在她看来,保证市场环境的整洁,是留住顾客的第一招,“感觉就是市场搞得不干净吧,跟电商啊,外面生鲜超市啊,没有竞争能力了。”



合纵连横,设法与电商结盟,这是守住菜场阵地的第二招。“菜大全”,是她引进菜场的第一家电商,双方合作,就地取材。“如果你来干的话,你放冰箱的两个摊位我也不收钱。”不想市场太萧条,场长给商贩的福利也不断加码。

在菜场门口安排流动商贩“造势”,这是为菜场引流的第三招。卖假发、卖围巾、卖保暖裤、卖五金小百货……为了让顾客对市场保有新鲜感,场长规定这些售卖不同种类商品的商贩,每周只有一天能在菜场门口摆摊叫卖,叫卖的方式越夸张越好,场长觉得这样才能吸引眼球。



菜场引流第四招,布置闲置摊位,假装资源没浪费。撤摊的商贩太多了,为了菜场的“面子”,场长便默许了坚守“阵地”的商贩占用闲置摊位摆放菜品,毕竟这样看起来美观也热闹。

在这个菜场,三平方米的摊位每个月的租金是600元,一间八平方米的门面房每月租金1700元。这里的商贩直言,相较于其他菜场的收费标准,这里的摊位费并不算贵,然而,没有顾客光顾,生意太差,无论摊位费的价格多么实惠,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压力。

场长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没引来多少顾客,“队友”还是没全部守住。看着空荡荡的摊位,场长失落又无奈地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说心里话,没啥帮助。2021年,我们最起码要空出十二或十三个蔬菜摊位。现在已经有两家这个月的租金不要了,不想干了已经回老家了。”



“队友”向电商偷师 坚守“阵地”自力更生

卖猪肉的小贺,来自湖北。他算是和场长一起坚守阵地的“队友”了。场长的组合拳没效果,他自力更生:免费送货上门,这是小贺向电商偷师的服务项目。

然而,小贺每次送货上门,菜场的摊位只能空下来。一天24小时,谁都没法同时出现在两个地点,顾此失彼,是小贺难以下定决心的选择题。生意难做,送货上门丰富销售渠道,这是小贺的无奈之计。



配送员专职送菜,月入过万不是梦

与小贺摆摊还要兼顾送货不同,专职配送员可以心无旁骛地把时间“出售”给“购买”服务的消费者。

6个月前,来自山西的小赵加入了美团买菜配送员的队伍。自此以后,他不是在送菜的路上,就是在取菜的途中。繁忙的工作不仅让小赵的车技突飞猛进,也让他的收入大幅提升。一个月,小赵能送近两千单,收入最高的时候可以到手一万五千元。



按照小赵的说法,配送员每送一单,平台至少会支付给配送员5元的报酬。同时,面对顾客,平台采用的却是当日首单免费送货。也就是说,为了招揽顾客,平台会替顾客为配送员的服务买单。

除了贴心的为顾客免除配送费,还有超低价的生鲜商品。在应用程序里,500克水饺仅售10.9元,第2件1元;500g冰糖橙8.9元,买一赠一。能买到低价产品还能获得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这些电商平台的引流策略,让顾客很难不动心。



生意难做,日子难过

一边是资本补贴之下跑疯了的“小赵”们,另一边是入不敷出,生意寡淡的菜贩。吐槽生意难做,卖了近五十年菜的老陈滔滔不绝,“这样卖下去要上吊了!他们要好的东西,要便宜,可能吗?不可能的。没办法,日子难过,种地也不要种了,你看看手都裂开了,走投无路啊,真的,你们的脚伸出来都比我们的手好看。”



少了烟火气的菜场,不用忙着卖菜,商贩们各自找法子打发时间。看抖音、追剧、睡觉、还有人在学写字。

今年是老石和老伴在上海卖菜的第二十个年头,也是他们最失落的一年,提及收入,老石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平时一天卖一百多块钱,周末最多卖两百。怎么办呢?去干别的有技术的活的话,年纪大了也干不来了。”

晚上7点,老石收摊回家。凌晨3点,他又会骑着三轮车赶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和以前每天都需要进货不同,如今,他两天才来一次。



作为菜场的上游,批发市场也举步维艰,“现在都流行网上买菜,识字的还好做一点,像我们不识字的只能这样卖,卖掉就赚一点,卖不掉就贴钱啊。”“人都懒了,手机一开菜就来了,谁还去买这东西。”几位商户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批发商的顾客不只是菜场的零售菜贩,还有一些电商平台。然而,和电商合作,商户们异常谨慎,一位拒绝与电商合作的商户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暂时跟电商合作,他会给你很大的优惠,过了一段时间,这个菜场都倒闭了,他收取你的提成多,你还是没有钱赚,还是帮他打工。”

不管是红海还是蓝海,互联网和资本的石子总能在一片平静的水池里,掀起阵阵波澜。有人占尽便宜,有人黯然退场,从百万补贴到大数据杀熟,有时候只需要让大数据更集中点。

无论是那些曾经火热的网约车、共享单车,还是今天的生鲜直送、社区团购,它们都起源于解决大家生活痛点的初心,它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资本的洗礼,站上过舆论的C位,但最终都没逃过重组并购,巨头通吃的命运。全民薅羊毛的狂欢之后,大家最终会发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珂 刘宽漾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