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视频 | 国内首颗商业地轨卫星“嘉定一号”成功升空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谢丹青

2018-11-20 19:04

今天早晨(11月20日),国内首颗商业低轨卫星"嘉定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它也是中国首个全球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翔云"星座的首发星,开启了中国天基物联探测新时代。或许你很难想像,这颗凝聚了高科技高性能的微小卫星,是在上海嘉定区南翔镇的一栋办公楼里诞生的。这朵从上海飞出的云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早晨7点40分,伴随着一声巨响和耀眼的火光,"嘉定一号"乘着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冲入天际。远处的场坪上,欧科微的掌门人马陆,始终凝神屏气仰望空中。

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陆说:“看不见了,感觉非常地兴奋,自己做的东西终于到了验证的一天,非常激动。这意味着我们团队过去几年走过的路,在这一刻得到了验证的机会,就像是大考一样。”



进入500公里的低轨、展板翻开、姿态建立、载荷开机、获得遥测……"嘉定一号"稳定地完成了发射后的一项项"考验"。马陆长舒了一口气,两年多的研制,上百次的实验和调整,终于在这一刻交出了答卷。


国外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较早,而在中国,航天产业一直是一个完全封闭的领域,直到2014年,才刚刚开始"破冰"。那一年,在上海市科委和中科院的扶持下,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马陆和他的团队,就这样成为了第一批走出体制造卫星的科研人才。

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陆坦言道:“感觉到有一种激情,体制内我们做的是一种事情,在商业航天中我们以应用为牵引做另外一种事情。最终都是希望我们做出来的产品和应用为国为民为每一个航天真正能够应用的场景。”

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旭文说:“非常非常艰辛,因为传统行业的标准体系,从元器件原材料开始到最后把成品研制出来,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我们要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一般的商业公司都承受不了用四年的时间做一颗星。”



整整四年多,欧科微始终在自主研发造星的路上艰难探索,他们计划,在2022年前,发射40多颗通信卫星,构建起"翔云星座"系统,覆盖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地方,令普通大众、行业用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使用可靠的卫星通信系统。对此,市场反应也很热烈。

上海凡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永标说:“我们的工程机器大部分都在无人区,信号比较弱的地方,我说你们什么时候投入应用,如果价格合适我们可以先试用,以前觉得卫星很贵啊,现在说应用普及的话会很便宜。”

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旭文说:“我们有一个大的布局,能不能把传统一个亿的卫星,能做到1千万或者1百万美金,这个我觉得确实不是梦。”



欧科微从零起步,建立了一套商业卫星平台标准化体系,为后续批量化造星奠定基础。目前,欧科微已经拥有知识产权一百余项,还深度参与了国家航天事业项目,在"遥感三十号"、"北斗三号"等诸多已发射在轨使用的国家航天产品中,都搭载了欧科微独创的短报文通信技术模块。对于这样的发展速度,欧科微坦言,这与上海本身完备的航天体系和政府的积极支持也密切相关。上海的航天产业从研发到应用场景,上下游齐聚,近年来,更是积极打造技术服务对接平台,上个月,通过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欧科微的"翔云星座"项目就获得了民间应用的签约。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王亿书说:“这奠定了非常好的商业模式的基础,所以今天的发射印证在一起,今后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我们政府部门从服务的角度把平台搭建好,让更多企事业和好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发展。”


从科研院所到商务楼宇,在"办公楼里造星"已经成为现实。这需要有捋起袖子大干一场的豪气,也要有不畏困境潜心钻压的毅力,通过卫星平台、卫星载荷、用户界面三个方面的创新,最终去验证商业航天的发展理念: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和民间应用,在未来能使用到低成本、高可靠、覆盖全球的物联网。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