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视频 | 重返现场⑧丨北溪遭袭 欧洲能源危机雪上加霜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彬

2023-01-08 19:57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能源大动脉“北溪”天然气管道,逐渐沦为西方对俄制裁的牺牲品。管道在去年九月的离奇爆炸,更是为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鸣响丧钟”。


“北溪-1”管道东起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海底向德国输气。2021年,其输送量占欧盟进口俄天然气总量的近四成。“北溪-2”与“北溪-1”基本平行,由于西方制裁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泄漏发生后,博恩霍尔姆岛 附近产生巨大湍流,海面大片泛白。至少8万吨甲烷气体扩散到海洋和大气中,形成大片甲烷云。



丹麦博恩霍尔姆岛市长雅各布·特洛斯特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看到事情发生在离我们这么近的地方,对大多数岛上居民来说是不太舒服的。


调查随即展开。根据瑞典方面公布的视频,在水下约80米处,“北溪-1”管道被撕开一道50米的巨口,部分金属严重变形。


丹麦和瑞典随后发布的调查报告则显示,管道的4起泄漏事件是由威力相当于数百公斤炸药的水下爆炸引起的;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发现了爆炸物的痕迹。


越来越多证据将事故原因指向“蓄意破坏”,但三个多月过去,谁是幕后黑手却始终没有定论。而和调查一样陷入停滞的,还有管道的修复工作。俄方多次表示,尚无计划启动修复,这也让本就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各国,倍感寒意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为反击欧盟制裁,俄罗斯对欧出口天然气总量一降再降。



为填补供应缺口、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欧洲各国纷纷将目光转向海上。德国更是迅速出击,一面向阿拉伯国家讨气,一面加快修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但即便储气罐全部填满,冬季取暖高峰的需求仍难保证。为此,德国政府不得不背弃自身的减排承诺、重启煤炭发电。


德国STEAG能源公司新闻发言人穆伦费尔德说,我们必须进行一些技术维护和改造,还需要与那些准备退休的员工协商,恳请他们推迟退休时间,确保有足够的员工来运营工厂。


开源之外,德国政府还通过限制公共场所供暖温度、关停景观照明等措施来节流。尽管如此,能源价格依旧高烧不退。不少民众不得不放弃使用天然气、改用别的方式取暖。



为安抚民意,德国政府公布了一项价值2000亿欧元的能源救助计划,用以补贴本国消费者和企业。然而,这把巨大的保护伞却让欧盟内部炸了锅。不少国家指责德国此举破坏欧盟单一市场,令该国企业获得不公平优势,是自私、人吃人的行为。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呼吁德国跟其他欧盟国家团结在一起,在当下的困境中寻找共同解决方案,而不是只对德国有效的方案。


一片反对声中,德国依然在十月底通过了这一计划。如此一意孤行,或许是因为,国内的企业实在撑不住了。


在高昂的能源成本下,德国钢铁行业已被迫减产约5%,化工行业减产8%,化肥行业甚至关闭了70%的产能。



成本飙升还推高了产品价格,使其全球竞争力日益减弱、市场份额逐渐流失。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副总干事阿道夫·艾洛认为,与能源危机前的水平相比,钢铁行业的能源成本增加了高达8到9倍。因此在高峰期公司与竞争对手相比,面临着高达100欧元的成本劣势。


眼下,美国的天然气使用成本还不到欧洲的八分之一。在低成本的诱惑下,德国大众集团、汉莎航空、拜耳制药 和 巴斯夫等行业巨头纷纷宣布扩大美国业务。


而德国只是一个缩影。正如《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报道中所说,“很少有欧洲企业没有被卷入到这场能源危机中,问题是,当前的痛苦到底是临时的,还是一个‘去工业化’时代开始的标志?”



好在,失血过多的欧洲终于回过神来。过去几个月,法、德等国领导人频频发声,呼吁欧盟国家协调行动,应对“去工业化”风险;并制定更有力的措施,平抑能源价格。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彬 实习编辑:忠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