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视频 | 美军朝伊朗船只“开火” 伊核谈判还走得下去吗?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瑶

2021-04-28 22:03

当地时间4月27日,伊朗核协议相关方在维也纳继续第三轮会谈,要把“退约”的美国和中止履约的伊朗拉回协议。


不过,会谈前夕,波斯湾的一起美伊几乎接近“擦枪走火”的事件,引发人们对谈判的担忧。


美伊谈判前夕,美军向伊朗船只“开火”为哪般?


27日,美国海军证实,此前一天,为了驱离3艘靠近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快艇,美军舰船在海湾北部水域开火示警。事发时,美伊舰船之间距离只有大约62米。这是美军时隔将近4年首次向伊朗船只开火示警。对此,伊朗方面没有回应。



美方称,这是本月美伊在海上的第二次“近距离接触”。4月2日,美军船只也在海湾水域遭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多艘舰船“挑衅性”靠近,最近时距离仅64米。


再上一次美伊海上近距离对峙是在2020年4月,当时11艘伊朗快速攻击艇逼近伊朗附近水域的美军船只。事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特宣布,他已指示美国海军摧毁伊朗舰艇,如果它们骚扰美国船只的话。舆论为此哗然,担忧两国在海上交火。


此次,美海军警告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行为增加了误判和摩擦的风险。”


对此,中东问题专家王晋指出,在美国和伊朗由于伊核问题谈判僵持不下、关系紧绷的微妙时刻,海湾水域的二次“斗法”,说明两军或者说国内强硬派仍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未来也会继续考验美伊关系。这些因素,对于消除双方敌意,增进互信造成的阻碍,不可不察。



扎里夫采访录音泄露,助攻谈判还是阻扰?


无独有偶,就在这一轮会谈启动前,伊朗外长扎里夫一段吐槽国内政治的机密录音外泄,掀起轩然大波,要扎里夫下台的呼声四起。


据外媒报道,录音显示,扎里夫将矛头指向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称军方的干预破坏了伊朗的外交努力。扎里夫还批评去年被美国击杀的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称其削弱了自己作为外长的影响力,并且出卖伊朗利益云云。


在国际事务中,任何“泄密”事件发生的时间总是充满玄机。据伊朗外交部澄清,录音内容来自扎里夫今年2月“口述历史”项目的部分采访,并且是经选择性地剪辑后“非法”发表的。



录音为何在伊核问题谈判关键节点曝光?“录音门”会否破坏谈判进程?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


对此,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德刚指出,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核查达成的3个月临时技术协议下月到期,伊朗不愿与美国直接正面谈判,且提高要价,包括将浓缩铀丰度提高到60%。在此敏感窗口期,伊朗保守派抹黑外长扎里夫,就是想削弱伊朗外交官的权威,束缚其手脚,达到干扰谈判的目的。



再来,伊朗6月将举行大选,目前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非常激烈,录音曝光恐将对扎里夫所在的改革派选情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对此另有一番看法。他指出,伊朗内外事务由最高领袖、伊斯兰革命卫队“说了算”众人皆知,泄密事件对扎里夫本人并无太大伤害。尽管国内有辞职呼声,但是扎里夫的外长任期已接近尾声,因为6月大选强硬派上台几无悬念。



改革派有意泄露的成分更大,目的在于给伊朗在维也纳谈判中带来好处,李绍先分析,泄露录音内容其实是为凸显国内强硬派势力之大,以便推动美国把握时机尽快解除制裁,尽早谈出最终结果,如果拖到强硬派上台,恐怕为时已晚。


在王晋看来,“录音门”成为一出罗生门,恰恰是随着6月大选逼近,伊朗国内各个政治力量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主张,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政治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无疑会掣肘正在进行中的伊核问题谈判。



美伊谈判曙光显露 仍面临多重困难


好在尽管波折不断,伊核协议相关方会谈仍在稳步推进。


4月27日,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委员会新一轮政治总司长级会议举行。与会各方决定加速谈判进程,并同意在解除制裁工作组和核活动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名为“执行安排工作组”的第三个工作组,以讨论美国解除制裁和重返伊核协议所需要的安排。



在王晋看来,开启月余的伊核问题会谈至此,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和突破。目前,谈判的大方向已基本确定,即美国重返伊核协议并取消对伊制裁,伊朗愿意在美国全面履约的情况下履行伊核协议、冻结核计划。三个工作机制,将帮助弥合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敌意和不信任状态,朝大方向前行。


但是也必须看到,美伊关系仍处于紧张态势,各方保守势力明争暗斗,并且中东地区相关方也在“暗流涌动”,这些都给伊核会谈带来新的危机和挑战。



就在维也纳会谈的同一天,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华盛顿会见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沙巴特。双方同意设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以时刻关注伊朗对以色列构成的威胁。王晋指出,这意味着以色列将来一定会在美国和伊朗的对话中发挥更大的机制。


如今,伊核谈判进入到非常重要的一周,包括美国和伊朗以及国际社会的有关各方不得不谨慎努力、积极应对。


(看看新闻Knews编辑:舒克诣煊)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