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3″

视频 | 视频|“格斗孤儿”含泪还乡 谁来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7-08-18 01:22

今年7月网络上流传的一段“格斗孤儿”的视频,让这群练格斗的孩子被卷入到舆论的风暴之中。昨天,孩子们全部被“解救”带走,让人意外的是,不少孩子却不愿回乡,在记者的镜头下,现场被强迫按手印的阿杰,哭成了泪人。



“成都一家综合格斗俱乐部,先后收养了400多个孩子训练格斗,孩子多失去双亲,或生活失去依靠,生活与格斗的手套绑在一起。”某视频网站,7月20日播出了一则时长5分45秒的视频,讲述了两位“格斗孤儿”的故事。


14岁的小龙和小吾来自四川省凉山州,失去双亲依靠,被四川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接受综合格斗即MMA的训练。在视频中,他们告诉记者,梦想是拿到UFC(终极格斗冠军赛)金腰带。


小龙和小吾


视频一播出,点击过千万。打上“格斗孤儿”标签的孩子们,被推向了公众视线,在网上引发热议。不过,当真正的“解救”行动开展后,格斗儿童们似乎并不想离开。人们关于这些来自大凉山的孩子,应该回家面对贫瘠的生存环境,还是留在俱乐部继续格斗训练,甚至以参加商业表演为生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在《新民周刊》副主编杨江看来,留下和回家,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在继续格斗与粗暴的返回老家这两个选择之外,难道我们的孩子就没有第三种较好的选项吗?难道一定是两害相全取其轻吗?”杨江指出,从昨天的视频中,我们看出孩子们不愿意回去。但究其原因,到底是他们喜欢格斗,还是他们不愿回到那个贫穷的地方,过以前的生活呢?恐怕更多是后者。“这就提醒我们成人世界,处理孩子求助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粗暴”。


继续格斗和简单粗暴地回家都不是好的结局


然而这个事在网络上经过传播之后,有一些媒体人就表达了一些不同观点。比如《新京报》某栏目的主持人王志安,就在对这群孩子进行跟踪调查之后,坚决表达了反对观点,他认为这群孩子没有必要去解救,还不如就让他们靠格斗谋出路。


王志安最新微博截图


王志安以跳水皇后伏明霞举例。“现在孩子们在这个俱乐部里已经训练了两三年了,很多孩子已经打得不错了。他们最需要的是按照他们的发展目标去接近自己的理想。接近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你把他接回去,这就相当于伏明霞在11岁的时候,你说不能练了,你得回家去上学去。这个时候对伏明霞是好还是坏呢?”王志安认为,每一个孩子要因材施教。而在保障孩子基本教育权利的同时,我们国家的法律也规定,艺术类和体育类的实际上是有一些特殊的管理规定的。而这些格斗训练的孩子,也应得到区别对待。


与其解救 不如格斗


也正是王志安后续的一些调查,使得事件产生了些许“反转”。公众开始质疑,最初拍摄视频的网站,是否因此将孩子们推向了死胡同,封死了他们在格斗上可能取得成绩,改变人生的机会。对此,负责该视频生产和发布的梨视频主编助理鲍志恒坦言,这个“反转”让他倍感压力。鲍志恒介绍,当初选择记录和发布这个视频,看重的是它的社会讨论价值。“相信任何人在遇到像这样未成年的孩子,要通过格斗比赛,通过这样一个高强度的训练来争得他的未来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正常孩子成长路径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应该被社会讨论,无论这些孩子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未来,这样的一个现状都应该引起注意”。



鲍志恒进一步表态,希望此次事件得到的关注度,以及引起的各方的讨论,能够对孩子们起到实际的帮助。此外,即便是留下继续格斗,又或是回家投身学习,希望孩子们的选择能得到更大的保障。“即使是这些孩子留在这个俱乐部,那么俱乐部应该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监管能够跟得上,使得他们的未来更加有保障;如果说让他们回去,回去之后也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介入,使得他们可以比待在格斗俱乐部更有出路,更能够为社会公众所接受”。


鲍志恒:留下还是回家 都应给孩子相应的保障



(编辑:施蒙纳 实习编辑:朱佳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