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王荣华:智库成为共铸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力纽带

时讯

王荣华 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2016-11-14 09:26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全球治理新格局


当今世界秩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乃至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的共同福祉要求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共同维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一再呼吁加强全球治理的原因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正在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已经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大势构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


经济上,发达国家复苏乏力、新兴市场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欠发达国家脱贫希望渺茫、国际贸易和投资陷入低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区域经贸合作规则趋于碎片化,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产业转移与结构变化的多重冲击。


政治上,新兴国家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文化冲突与互不信任正在加剧,新的争端和地区动荡正在酝酿,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鉴于工作流失和两极分化的发展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民粹主义、种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思潮纷纷抬头,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了社会撕裂的境地,给保障人权、民主法治和社会稳定带来威胁。


环境上,气候变化、沙漠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缺乏无时不刻地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人类每年约有1260万人由于环境问题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每年因环境恶化而过早死亡的人数比冲突致死的人数要高234倍。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化学品暴露以及水污染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环境因素。


再从地区看,在被誉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失速,朝核问题、南海争端、以及对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正在威胁着地区和平、繁荣与跨区域合作;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宗教极端势力、分裂主义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扰乱地区和平,新的人道主义灾难频频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扩大正在撕裂社会结构,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之间的鸿沟正在扩大,外交政策越来越偏向短期目标、选举效应,传统的全球治理蜕变为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地位。


以上种种表明:传统的全球治理模式难以为继,全球治理需要引入新的力量,期待智库的全面介入,为转向新的治理格局提供新理念与新动力,智库成为铸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力纽带。

二、智库在构建命运共同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呼吁各国都要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这是一份美好的心灵契约,也是一项严格的文明守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政治上“讲信修睦”、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守望相助”、人文上“心心相印”、地区机制上“开放包容”。一个更加紧密的世界命运共同体,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因而基于“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新格局,比传统的旧格局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欣欣向荣发展活力,以及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以及关于未来全球治理模式的主张,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指明了路径。


近年来,中国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与决心。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义利观”,帮助他国就是帮助中国自己。2013年,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亚投行的创立,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为发展中国家脱贫创造机会,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相互理解创造条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大力和支持,成为打造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相应的,研究“一带一路”的智库和智库联盟也相继涌现,成为近年来中国智库界的一件盛事。这个事例充分表明,随着智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智库不仅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共铸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与桥梁,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与“话语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智库的多寡、强弱,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贡献。


目前全球大约有6800家智库,除了欧美顶级智库之外,金砖国家、中东与北非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拉丁美洲的智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充分显示出这些发展中地区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各国正在通过智库传递与表达自己的外交主张,一个建立在全球智库网络基础之上的新的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三、智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首先,智库在创新发展中建设命运共同体,让命运共同体更具发展动力。创新发展,包括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层面,前者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学科前沿理论框架,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这是器物层面的创新,智库建设需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后者是指智库建设又不同于学科建设,必须采用与思想创造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来管理和发展智库。创新能力是推动智库发展的核心要素,大到对战争与和平的预判,或者国家领袖的选举策略;小到一个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或是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否,许多影响人类社会的重大公共议题的发现,背后都有智库的身影。智库的战略性、前瞻性与预判力,构成了智库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智库在开放发展中建设命运共同体,让命运共同体更具发展潜力。开放发展,要求智库既能“引进来”,又能“走出去”,实现研究视野、人才队伍和传播能力的国际化,关注、参与甚至引领全球议题。近年来,中国智库在开放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大体上还处于学习与借鉴的阶段,“引进来”多于“走出去”。转变发生在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一些国家高端智库开始密集出访,率先从简单地模仿借鉴转向批判性思考,推进与国际顶尖智库的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参与全球智库网络建设,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中国智库开放发展的新起点,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传递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充分发挥智库的“二轨外交”的作用,挖掘命运共同体建设潜力。


再次,智库在联动发展中建设命运共同体,让命运共同体更具发展活力。联动发展,就是要利用智库平台,抛开意识形态的偏见,平衡分歧,求同存异,“共商共建共享”。应当承认,无论是经济萧条、政治冲突,还是环境污染、能源紧缺,人类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多于矛盾与分歧。因此,“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智库合作要建立在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倡导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为增强命运共同体建设活力,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生活福祉的持续改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贡献智库的力量。


最后,智库在包容发展中建设命运共同体,让命运共同体更具发展魅力。包容发展,就是要尊重不同声音思想表达的权利,这离不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思想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国智库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要形成有影响力的智库,要想真正发挥影响力,不仅要着力于智库的自身建设,还要大力发展思想市场,内外兼修,倡导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政策建议之间平等地开展争鸣、切磋与讨论,创造有利于智库发挥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以实事求是态度看,尊重不同观点的发声权利,应当秉持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既不是阿谀奉承,也不是迎合民意,鼓励智库从事并发布具有客观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因为只有构建宽松的自由思想市场,才能形成兼容并蓄多样化的思想供给;从而激发思想创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富有影响力的智库,推动公共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兼顾现实针对性与长远方向性,净化与升华了当今国际关系思潮,具有深远影响与巨大生机。展望未来,智库发展共铸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力纽带。大国“合纵连横”,需要智库先行,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环境、外交等诸多领域,创新理念、传播思想、平衡分歧、共建共享。致力民族复兴的中国将弘扬义利兼顾、德力具足、刚柔并济、迎难而上、稳中求进,以智库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联动发展和包容发展,携手各国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该文为王荣华教授在11月10日2016上海全球智库论坛的主题演讲)

(编辑:蔡晟 刘喻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