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视频 | 下一站丨不愧在上海,老镇自古爱时髦

下一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婷婷

2021-02-27 09:00

上海地铁四通八达,一条地铁16号线就能直抵近郊的水乡新场古镇,繁华喧嚣与惬意安宁之间转眼可达,这也是上海人的福利。



新场古镇新近成为打卡的热点,是因为好几部例如《三十而已》这样的热播电视剧在此取景。它的古朴清幽,提供了距离上海市区最咫尺可达的古镇游体验。




但是鲜有人知道,新场之所以叫“新场”,因为早在唐朝这里就退海成岸,而那时候现代上海的有些港口,例如芦潮港这样的地方还没有形成呢。新场因为傍海而生,成了制盐场,而宋元年间,别处的老盐场南迁到了此处,因此得名“新场”。要知道盐在古代可谓是大宗商品,生产鱼盐的地方工商贸易也一定发达。



果不其然,新场古镇不乏书香门第、富贵商人留下的精美大宅,称得上“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



就比如一栋建于明清之间的张氏宅邸,别看它白壁黑瓦马头墙,次第进落尽显古典中式建筑的特色,但进入内部,却是典型的海派风格:走马廊式的阳台、西洋花饰的门窗、荷叶扇形的屋檐、马赛克瓷的地面……一不留神还以为穿越到同时代的欧洲去了。原来这里在1910年进行过改建,在传统中式风格的建筑中引入了西方的的元素。



尤其是马赛克瓷砖地面,排列着典雅的花样,哪怕是现在的网红店铺上这样的地面,也还是觉得特别时髦洋气。



而且一百多年来,瓷砖地面一块都没有掉过。可见当年工艺之精湛。想必在那个时候的中国,也没几栋宅子能如此领潮流之先,勇敢借鉴西方的审美,当时的主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潮人 !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看直播,听rap,在新场,还留存着当年的人喜欢的“直播”、说唱——曲艺锣鼓书。这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镇上的锣鼓书艺术馆里,连小品朋友们都能在非遗传承人的组织下,学上这门老“技艺”锣鼓书,老调新弹,代代传承,传统的锣鼓书被配上了记载时代发展的新歌词,还贴心地为欣赏表演的观众配上了字幕,这让新场文化,不再是记录牌坊上的历史,而能够始终保持年轻。



元宵节看彩灯,这个节日的习俗在新场,通过一位制作彩灯的老手艺人,得以延续。铺子里挂满的精致彩灯,让人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不过老板可“任性”得很,一年只开门营业两次,一次元宵节,一次国庆中秋节。



如果你能像《下一站》探访人阿彦那样,来新场深入地逛一圈,就会发现,古镇虽古,却并不老,自古就充满了活力。还吸引了一些“新新场人”留在这里,用新办法,延续老文化。有了这份活力,老古镇永远是年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婷婷)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