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8″

视频 | 《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区之治大讨论》系列节目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4-19 08:14

作品简介

《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区之治大讨论》系列节目,是一份及时总结社区抗疫经验,回应疫情大考的上海答卷。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社区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给予肯定。“精细化”“智能化”“有温度”是上海基层治理的特色,系列节目以上海五个各具特色的社区为典型样本,进行解剖分析,来探讨回答:“中国抗疫”为什么能成功?抗疫中的实践经验、哪些可以应用到平战结合的治理模式,从而推动社区工作的全面进步?从“小社区之治”透视“大中国之治”。

这次疫情,不仅是基层“如何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考题,更是“如何以精细化治理,体现中国治理能力、彰显中国对外开放国家形象”的考题。

上海是一座开放型的国际大都市,常住外籍人士约20万人。疫情发生后,全国约1/3的进境航班、人员通过上海口岸进入,上海面临的境外疫情输入压力是全国之最。代表作品聚焦的虹桥社区,境外居民达到30%以上。疫情暴发初期,民众普遍恐慌,入境居民防疫政策也不明朗,讨论从古北新苑小区居民拒绝韩国籍租户“回家”引发的纠纷冲突谈起,分析如何通过居民区党总支搭建的协商平台,率先制定小区防疫规则,从而解决矛盾的全过程。

新冠疫情最早在中国暴发,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的防疫举措。当很多国家的居民还在犹豫是否要佩戴口罩时,返回中国的外籍人士已经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防疫工作的重要力量。这些外籍人士将所见所闻分享给海外亲友,形成了“我在现场”最有力的说服传播。

媒体搭建沟通平台,创设独特的“市民议事厅”。让不同群体进行意见交流、经验分享,理念反思、情感交融,营造了共议、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氛围。

通过前期采访调研分析,系列节目选择了上海五个各具特色的典型社区,邀请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社会组织、属地单位、专家学者等来到社区公共空间,面对面碰撞交流,破译“平战”结合密码。比如上海最大的街道——浦东新区花木街道,面积比黄浦区还大。疫情期间,花木街道60多位工作人员借助数据管理系统,应对1000多人同时居家隔离的工作。疫情过后,数据管理系统还管用吗?上海老旧住房集中的五里桥街道,在疫情中碰到新问题:区域里的高档小区,社区干部此前从未走进去,这些区域党的基层治理没有抓手,基层干部也不会做这部分群众的工作,通过携手抗击疫情,这些敲不开的门敲开了,找不到的人找到了。问题是:疫情过后,这些新力量还能参与未来社区治理吗?

节目不仅仅局限于寻找“标准”答案,也不着墨于技术手段、机制方法的罗列,更注重挖掘的是:社区之治所凸显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立党宗旨的外化表现。


《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区之治大讨论》代表作 文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