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文艺片进影院只能靠跪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滢

2016-05-16 21:38




上周末,制片人方励在微博直播中突然下跪,为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求排片,一度引发坊间沸沸扬扬的争议。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因为老方这一跪,周末《百鸟朝凤》的排片果然增加,票房也实现了逆袭。这悲情一跪,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的什么问题呢?



方励在直播中表示“只要你们能做,我什么都能做,我真的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给你们磕个头”。方励这悲情一跪,还真有用。


上周六傍晚,UME新天地影城5号厅放映的《百鸟朝凤》几乎满座。放映结束后,观众也给出了清一色好评。



有观众表示影片非常有质量,值得带孩子过来看。还有观众看哭了,评价该片给了看电影的人另外一种不一样的选择。

影城负责人表示,周四(5月12日),方励下跪后,《百鸟朝凤》的预售就出现升温。为此,他们在周六周日各排了三场,没想到,居然场场坐满。

UME新天地影城副总经理助理陈龙通过周四预售周末的上座情况,开始调整排片。



新天地影城并非个例,上周六(5月14日),《百鸟朝凤》在全国的排片比例猛涨至4.5%,并成功逆袭,一举斩获900万元票房。到周日,全国排片占比,进一步增至7.4%,单日票房突破千万,至此,总票房超过2700万,规模相当于一部中等商业片。这一成绩,令三天前下跪求排片的方励感到欣慰。

方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炒作也炒不了观众走出电影的感受,最高兴的是所有观众一边倒的口碑。

不可否认,跪求排片的轰动效应,让《百鸟朝凤》实现凤凰涅槃,但作为文艺电影,要想在偏重和青睐商业片的市场中,挤进全国主要院线放映,又谈何容易。

博纳影业华东地区发行人陈庆奕表示,体量在3个亿以上的影片,一般来讲,宣传成本少说也要有两三千万。

这就让很多中小投资影片望而却步。那么,文艺片进影院只能靠跪吗?来看看另一部国产片的例子。


纪录片《我的诗篇》逆境求生存


纪录片《我的诗篇》真实拍摄了6名普通工人,同时也是诗人,以顽强诗意对抗现实的故事。在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还一举拿下金爵奖。不过,这样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进影院,也是历经波折,因为,没有发行方敢冒险。当然也曾有热心企业家来包场,但来看的员工寥寥无几。主创们在心痛同时,也在思考,能否通过互联网方式来找观众,完成宣发。

《我的诗篇》的导演吴飞跃表示在全国各地找到精准的、对我们电影很了解,也很感兴趣的发起人,以他的能力通过互联网,通过一些朋友圈的方式,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大家各自买电影票,确定下观影时间,定下在哪里看。


刚刚过去的周末,在上海就有一场由两个白领女孩通过微博、朋友圈和豆瓣发起的观影。约40名观众被吸引到博纳银兴影城一个小厅买票观影。从去年9月至今,《我的诗篇》已通过这种方式放映了近300场,获得100多万票房收入。制片方计划通过1千场这样的放映,完成前期宣发,然后今年9月,全国公映。

《我的诗篇》的制片人蔡庆增表示,我们把众筹当作一种宣发和点映来做,然后最终我们去正式排片,希望到排片的那一刻,大部分影院经理已经知道,有这么一部很好的纪录片。

然而,这也是艺术电影逆境求生存的一种办法。早在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要为艺术电影建院线,却迟迟没有建起来,主要是因为国内并没有那么多片源可放映,而国外文艺片又没人愿意引进。


原因是,每年我国的海外引进电影都有数量限制,在有限的额度里,发行公司谁也不敢把赌注,押在小众文艺片上。这也使得中国电影票房的一半,都被好莱坞商业大片拿走了。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但影片放映类型却并不多元。相比外国商业大片的来势汹汹,文艺片的生存空间也十分有限,这就使得中国文艺电影的创作、发行更为艰辛。一些注重人文精神和审美内涵的好作品,要想走出票房低迷的困局,除了体制的支持之外,恐怕也需要电影人由内向外的突破,开辟出一片空间。

(编辑:江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