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要查清陈光标 《慈善法》或应增加“吹牛罪”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亚欢

2016-09-22 15:05


视频:陈光标慈善背后的“中国式关系”


节目一开始,两位嘉宾就为陈光标贴好标签。


关键词一——表演性的人格。


关键词二——No zuo No die.

一直以来,陈光标种种高调慈善行为给他带来诸多争议,而社会舆论中,围观群众陷入的多是 " 行善是否应该高调 " 这样无关痛痒的争议,而忽略了陈光标如此高调的行善动机是什么?是否从行善中得利?今天我们就结合嘉宾贴上的这两个标签,一起来解析解析,这陈光标是如何“表演”,如何“作”的。

陈光标


捐款注水或带来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


陈光标的成功一直围绕着争议。他不单纯的慈善目的,各种吹牛刷数据的慈善成绩,成了他最有利的资源。这一次陈光标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除了他之前的高调,还有大家对他到底捐了多少提出的质疑。

按照财新网此次发布的特稿中提到的,陈光标自称截至2012年是捐款总额超过了二十亿,但是有知情人士说,他这些年自己出钱的所有的捐赠,加起来也就两三千万,从二十亿到两三千万,差了将近百倍。报道如若属实,这是不是也是有些过分了?这个时候相关的慈善机构为何不站出来正面回应一下呢?


财新网特稿《陈光标:“首善”还是“受骗?》



任大刚:我昨天我学习了一下《公益慈善捐赠法》,对于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说你捐了多少,这一部分没有规定,让他自己信口开河,让他说捐的多少就捐了多少,然后媒体查证起来又很困难,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陈光标事件这一次把盖子给他揭开之后,对他以前做的这些事情后续怎么处理,其实是会影响有关法律条款的设置修改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契机。

杨江:这里面其实有几个逻辑,其实我还是提醒要注意一下的。一个就是说,陈光标他的数据,他说来说去也许可能是注水了,但是不能够否认,他确实也做了一些慈善事情。但是现在对他的争议性,其实是因为我们在他做的这些慈善后,以官方的背景给他颁发了很多荣誉,像全国道德模范,还有一些奖章。基于对这些荣誉的负责,对公众的负责,应该对他的这些慈善的真正情况进行一下调查。


杨江


高调慈善难掩陈光标的商人本质


陈光标大费周章的高调“表演”,为了始终保持新鲜度和足够的报道版面,他的“慈善”举动一次比一次更刺激、一次比一次更无底线。但老百姓只奉行简单的慈善逻辑:不管这种行为是否作秀,捐款数字是否注水作假,陈光标最起码实实在在做了慈善。说他“首骗”,这帽子是不是扣得太大了?



杨江:一直以来陈光标做的东西,我们所看到的形式感非常强,表演欲非常强的这种,他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让大家所道。当然标哥自己讲了,我行善让大家知道的目的是什么?第一,做了好人好事当然应该得到肯定。第二句就是说,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中国慈善的发展。可是实际上,你捐了这笔钱,你行善目的是为什么?从目前的报道来看,确实会让舆论怀疑,你用这种极端的形式来行善,背后却拿这个光环去招投标,弄工程,然后再去赚钱。

任大刚:在陈光标的暴力慈善中,让人感到了社会深深的恶意,就是说那种有钱人对这种弱势群体的这种鄙视,那种践踏,我这种感觉是很强烈的。受助者成了他的道具,所以他在整个慈善里面,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或者对他来说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


任大刚


以慈善绑架权力是伪慈善者的惯用套路


陈光标这么高调,大量的行动和做法都在媒体和网络中高度曝光。虽然一路伴随质疑,为什么他还能顶着“首善”的名头能走那么久?据财新网所说,那是因为,为他保驾护航的人实在不少。

任大刚:他通过这种高调的慈善,赢得了很多荣誉,荣誉累计越来越多。在我们中国社会里面,一个人的光环越多,他做事情越容易。比如陈光标,在他的顶峰的时候,他的舆论动员能力是很强的,这个时候有的人就会利用他,他也在利用别人,相互利用,构成一种很畸形的政商关系。

杨江:通过这次争议可以让大家明白,慈善是不可以这么干,而且这里面隐含着可能的政商关系无限的遐想。对陈光标的起底会形成一种震慑,就是我们今后面对这样一些人物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公权力要更加审慎去颁发一些荣誉,并且我们在项目招投标过程当中,不能过多被这些荣誉所迷惑。那么做慈善的人也要明白,我其实应该以更加正确的方式进行。不要走这种所谓的捷径。

节目的最后,两位嘉宾表示,陈光标不过是一个极端个例,他的光环或许已然褪去。而在他背后带来的是更多关于民间慈善的思考。改变以往扭曲的政商关系,消除权力在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让慈善更加纯粹,更加人性,才是当下中国民间慈善的改革方向。


(编辑:朱永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