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视频 | 视频|开挂的人生!她75岁还是文盲 80岁竟成作家出版4本书

正能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卉  刘宽漾

2017-10-25 16:12:24

75岁的“文盲”老太太,竟然在接下来的5年内连写4本书,一跃成为全国有名的女作家!她现在的口头禅是“等我老了的时候……”在她心里,自己现在还不老,想尝试的事还有很多。开挂的人生,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是姜淑梅,今年一十八。就爱讲故事,现在是作家。”

姜淑梅说话中气十足,眼神像秋水一样清澈澄明,一头银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彩。

姜淑梅今年80岁,已经出版了4本书。而在75岁之前,她连一个字都不认识。


“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

1937年,姜淑梅生于山东省巨野县,没上过几天学,饱经战乱和穷困。1960年她和全家人一起来到黑龙江,一直从事体力劳动,打临时工。

姜淑梅一共有6个儿女,最小的女儿名叫张爱玲,碰巧和著名作家同名,后来也走上了写作的道路,笔名艾苓。

在张爱玲看来,母亲能成作家并非偶然。姜淑梅有“一肚子好故事”。亲身经历的事、道听途说的传闻,在她口里总能讲得绘声绘色,让别人听得不眨眼。此外,姜淑梅还有一个很“神奇”的技能:

张爱玲从小爱写作文,有时作文在班上被老师表扬了,回家就念给母亲听。姜淑梅总是皱着眉头说:“不好,没劲。”张爱玲不服气:“你不懂,老师都表扬了。”母亲说:“那你投稿试试。”张爱玲投稿了,但却石沉大海。后来她又写了新作文读给母亲听,母亲听完觉得“这个有劲”。爱玲再拿去投稿,果然发表了。

1997年,姜淑梅在和丈夫一起坐车回山东老家时,突然发生了车祸。姜淑梅没有大碍,可是眼睁睁地看着丈夫遇难了。这个飞来横祸对姜淑梅打击很大,很长一段时间,她就像傻了一样。

1999年,张爱玲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为了和母亲分享喜悦,她把新书拿给母亲签名。姜淑梅别出心裁地给女儿作了一首“诗”:“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编好之后,她让张爱玲写在纸上,自己再一笔一画地抄上去,20个字抄了整整一天。

姜淑梅把自己比喻成乌鸦,女儿爱玲是金凤凰。女儿的成绩让她感到骄傲,而自己这辈子则是“白活了”。那时,她完全想不到自己的命运也会“翻篇”。

文盲变身成作家

2012年的一天,姜淑梅给爱玲讲了个故事。女儿说:“这故事好,写出来可以发表呢。”随口的一句话,姜淑梅却格外认真,隔三差五就问女儿有没有把故事写出来。女儿有点不耐烦了:“妈,我忙,要不你自己写吧。”

姜淑梅一听就生气了:“我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怎么写故事?我要自己能写还找你干嘛?”

张爱玲趁机鼓励母亲学习写字,不服输的姜淑梅还真学了起来。刚开始她不是写字,而是“画”字,把每一个字都当成一幅画一样临摹,手直哆嗦,怎么也写不顺溜。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姜淑梅想了个法子:把生词生字编成顺口溜。比如:“孝顺的儿女听我言。娘死了,买张席子三道缠,深深的坑埋得严,亲戚朋友不给信,不要他们多花钱。儿媳妇听了这些话,拿了板凳坐跟前。伸手拉住婆婆的手,娘啊娘,你说这话俺心酸。现在老人都长寿,您老也能活到一百三。”

这首顺口溜既押韵,又几乎没有重复用字,很难想象作者竟然是个“文盲”。姜淑梅就靠着这种质朴而智慧的方法,给自己“扫盲”。

张爱玲原本只是想让母亲靠写字打发时间。可姜淑梅目标明确:学写字就是为了写作。几个月之后,她开始写故事了,最初一天写不出一句话,而后就像逐渐打通的泉眼,越写越流畅,一发不可收拾,几乎废寝忘食。

遇上不会写的字,她就空着,或是自己“造字”,等女儿回家再问。她最初的手稿上“千疮百孔”,到处都是错别字和空白。


学习写作一年后,姜淑梅不知不觉写了10多万字。女儿把她的作品在博客上发表,引来不少专业作家啧啧称奇。在一位作家的推荐下,姜淑梅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了,赚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这3000块钱让她高兴得一夜没睡着。她说:“我倒不是稀罕这钱,实在是没想到我一个文盲写的东西还能发表呢!”

2013年10月,姜淑梅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这本书讲述了她亲身经历的战乱年代,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语言通俗生动,干净利落:

前两天俺考三个儿子,人啥时候最有劲?


一个说,胖的之后最有劲。


一个说,三十岁的时候最有劲。


一个说,吃饱了最有劲。


俺告诉他们,人穷的时候最有劲。

姜淑梅的第一本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引来了一大批粉丝。作家王小妮把姜淑梅称为中国“最后的讲故事的人”。此后,姜淑梅越写越有劲,4年内出了4本书,产量堪比专业作家。


“等我老了的时候……”

现在,姜淑梅的“一肚子故事”早讲完了,可她并没有停笔。她经常出门“上货”。“上货”就是进货,进的货是写作的素材。

平时出门,姜淑梅会主动和人打招呼:“大妹子,老弟,你有故事吗?”对方往往一脸茫然:“我是普通人,没有故事。”这时姜淑梅会主动给对方讲故事,对方听完之后说“这就是你说的故事呀?那我也有这样的故事,我来给你说说。”

姜淑梅总能用自己的故事把别人的故事“钓”出来。不过她对故事很挑剔,只喜欢“有劲“的故事。什么才是“有劲”的故事?她说,要是少见的,离奇的,大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为了上到更多“好货”,姜淑梅还专门回了几趟山东老家,在深山里,田间地头上搜集好故事。她笔下的民间故事原汁原味,客观叙述,不加评判,没有任何的美化和修饰,也没有刻意附着的教化色彩。

姜淑梅还具有“受众意识”,懂得为读者着想:“我要是用两个字能把这事说明白了,我不用仨字。看书啰哩啰嗦的,谁愿意看啊?”

每天晚上,是姜淑梅母女俩最温馨快乐的时刻,她们会坐在灯下讨论写作。姜淑梅跟女儿汇报写作进度,张爱玲提出自己的意见。起初,姜淑梅对女儿的指导意见言听计从。而现在,她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

“娘,你这个标题起得不好。”


“我觉得挺好啊。”


“娘,这个故事要拆分成几个小故事来写,就像把一个大杂烩分成几小盘来盛。 懂了吗?


“懂是懂,我不干!”

对于母亲的“叛逆”,张爱玲总是一笑置之。她知道母亲是在和她撒娇,对于有道理的建议,母亲最后还是会听从。

张爱玲最欣喜的是母亲精神状态的巨大转变:“我娘以前做了半辈子临时工,觉得自己就像尘埃一样,微不足道。一直是谦卑地活着。现在她的生命像一束花一样,绽放了,虽然开花晚一点,但是一种忘我的绽放。你看她眼神里最多的是自信,她觉得她不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现在,姜淑梅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来写作,写上几个小时再出门早锻炼。在单双杠、吊环上,她敢于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手脚利索得让很多同龄人甚至年轻人自愧不如。她有一句口头禅:“等我老了的时候……”在她心里,自己现在还不老,想尝试的事还有很多。80岁,并不是人生的寒冬,而是丰收的秋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卉 刘宽漾 编辑:郑叙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