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视频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新样本|到杨浦四平 走走坐坐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戴晶磊

2021-10-05 12:26

当艺术设计遇见老工人新村,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不妨到杨浦四平来寻找答案。


四平社区十万居民的"开门第八件事",就掩映在这片梧桐树下:它是苏家屯路上,"老土地"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晨间运动会;也是"小家庭"推门见绿、触脚可及的"亲子时光";奔跑、嬉戏、走走步道、再唠唠家常,总有一种方式,让你与艺术"零距离"。



置身四平社区,时不时就能偶遇这样一件件洋气的艺术装置,而每件艺术装置背后都是一幅热气腾腾的生活图景。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大部分房龄在六七十年的老工人新村,老街区新活力,背后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走走坐坐"是城市空间艺术季四平社区展的主题,也是策展人周洪涛与这个老工人新村最常见的互动方式。2017年,他一加入身处四平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就与学院师生们,共同参与到了一场场"四平空间创生行动"中去:走一走,发现街区中的短板;坐一坐,找寻创意灵感,把设计写进社区。



从电话亭到"最小博物馆"、从街角盲区到"工具花园"……,连续五届"空间创生行动",先后落地200余个微更新项目,而它们中的几十处精华,则被浓缩进了四平"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游览线路中,设计师将展场打造成一个以"晾晒"为主题的公共客厅,一根根导览毛巾沿途指引,串联起一件件城市家具,一步一景,雕塑变身公共座椅,也可以是兼具指引功能的挂衣架,就连主题展中的海报,也是的大毛巾,这其中,有条毛巾特别有意思,32个街校合作的案例拼凑出了一个大大的"宜"字,的确,城市微更新激活的不单单是一个个宜居的空间,空间的焕新也在重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老街坊与同济设计师同框讨论,在如今的四平,早已稀松平常。赤峰路89弄即将启动2.0版更新,是五年前的首次改造,将大楼里原本"闭门不见"的邻里拉拢到了一起。



“把设计过程开放出来,”四平街区设计师朱明洁道出了其中的“秘诀”,“原来的设计都是设计师自己在电脑上做,我们尽量把每一个步骤挪到社区里面,到社区里面和社区的居民一起去参与和完善,所以这一轮的改造我们前后进行了好几轮的工作坊,跟大家一起想这个空间,你们认为怎么布置是合理的,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你们有什么样的意见可以融入进来,把设计过程开放。”



当初上墙的一张张便签,而今落地为大楼底层、这个功能、美感兼具的公共空间,后期大伙儿还自发设置了"裁缝角",打理、活动皆是一呼百应。


从街角花园、社区百草园、再到居民楼,设计不只催化了"熟人社会"。



入夜后的四平1028弄,一条百来长的"诗歌单行道",点亮居民回家的路。从怀旧体验到空间记忆,这些投影在水泥地、窨井盖上的"诗意",皆出自生活、学习、工作在四平的人。



朱明洁写的是:“我跟社区的链接来自一种身体力行的参与。因为我整个行为都是在这个社区里发生的,你自然和这个地方是有很深的链接的,自己已经感觉自己已经是这里的居民了。”小社区也是大舞台,无关职业身份,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都沐浴着"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温暖。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戴晶磊)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