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考人数同比增52万 近10年增幅最大
时讯
新京报记者 王俊
2018-12-23 08:07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冬至日(12月22日)开锣,全国290万考生赴考场。“改革开放”成为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考题的关键词,此外,中美贸易摩擦、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会晤、基因编辑也在考题之中。
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已连续多年增长。《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每年增长率维持在4%左右。
《报告》显示,针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为首要动机。
报考情报学专业的刘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本科学校是一所二本学校,在就业中不占优势,因此选择了考研。考生王同学也称,想先读书缓两年,长远来看,高学历在就业市场更有竞争力。 今年报考了国际政治专业的胡同学则表示,自己本科学的是财经类专业,已经在银行工作了,但觉得没有太广阔的前景,所以这次加入了考研大军。
多所高校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硕士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就业率更高。以2017届毕业生为例,清华本科生就业率为98.3%、硕士生为98.6%,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就业率为97.12%、硕士生为99.8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本科生就业率为98.65%,硕士生为99.05%。
此外,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考研吸引力。《报告》显示,从一流大学公布的2019年招生计划看,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招生计划。
焦点1 人数:考研大军增52万人 同比涨21.8%
记者了解到,2019年研招考试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加,全国考生规模达到29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52万人,增幅21.8%,是近10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创下改革开放40年来最高纪录。
而自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统考后,报考人数迎来激增,首破200万大关。到2018年,全国报名人数则升至238万,较上一年增加37万,增幅达18.4%。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已连续多年增长。据中国教育在线12月20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每年增长率维持在4%左右。
焦点2 考题: “改革开放”是政治考题最“热”词
根据考试安排,昨日上午进行的考试为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下午为外语,今天则将进行两场业务课的考试。
昨日上午8时许,人民大学的考点不少同学已经排起长队。尽管天气寒冷,考生都拿着资料进行最后的温习。11时许,不少考生结束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走出考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据不少考生回忆,改革开放贯穿整个政治考题,两个论述题都与改革开放相关。
提前交卷的徐同学告诉记者,论述题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如何理解进入新时代必须“以改革开放眼光看待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也进入了论述题,要求考生从法律社会作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以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
报考政治学专业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今年中国主场举办的上合组织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博鳌论坛、进博会等四大主场外交会议成为最后一道论述题,考题包括如何看待新时期主场外交会议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名片,中国外交的理念是什么?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哪些智慧和方案?
此外,记者从多位考生处了解到,中美贸易摩擦、金正恩与文在寅会晤、基因编辑、“虚拟现实”等也在客观题中。
北京新东方考研政治名师桑宏斌告诉记者,“总结起来,今年的考研政治选择题难度提升了,主观题灵活具有历史感、时政感强,题量大,学科交融性增强,侧重基础,但不回避热点。”桑宏斌表示,考题凸显正能量,对价值观、对历史、对时代拿捏到位,既有选拔性,又有难度系数。
焦点3 专业:北京考生青睐工商管理、法律、金融
在公开报名人数的部分省份,不少地区的报考人数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例如,四川考研报名人数达到141786人,较之去年增幅为29%;河南地区考研报名人数则已达23.36万人,增幅突破25%。
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38万余研考生报考北京地区的招考单位,其中,有16.1万人报考学术型专业,约占42%;22.2万人报考专业学位,约占58%。
从就读方式来看,32.8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86.6%;5.5万人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14.4%。
考生最青睐的十大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和新闻与传播。
从报考专业分布上看,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2.54万人,随后为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58万人和金融专业的1.33万人。
从考生报考志愿分布看,报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等16个招生单位的人数均超过1万人。
■ 观点:用人单位不应该只重学历
尽管考研不断升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从过去的情况来看,至少从2010年以后,研究生学历对就业的价值和影响,其实是不断衰减的,上世纪90年代研究生学历对就业的影响远比现在高。
“不过,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还是存在优势,在这种驱动下,大家进行比拼。”储朝晖说,“实际上,研究生学历不一定对工作岗位有多大价值,只是在比拼中有作用。这与高考比拼分数逻辑是一样的,高考分数高不一定意味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强。”
他表示,这种情况可能造成过度的教育,一些工作岗位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但为了能进入这个岗位,只能比拼学历。
储朝晖认为,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岗位需要选择人才,而非只根据外在的学历条件来选人用人。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