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视频 | 40年·瞬间24:有错必纠!良法善治守护公平正义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麟 林可

2018-12-01 19:16


2014年的12月15日上午,时任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赵建平带队向呼格吉勒图的父母送达再审法律文书,并向其表示真诚道歉。经过再审,法院认定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流氓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撤销原判,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


这起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改判还要从1996年开始说起。当年4月9日晚上9点15分左右,内蒙古第一毛纺厂宿舍旁的公共女厕内发生一起杀人案。当时,18岁的呼格吉勒图与同事闫峰吃完晚饭分手后,路过案发地,察觉到有些异样,便报了案。

然而,报案的呼格吉勒图却被警方和检方认定为犯罪嫌疑人。当年5月23日,呼和浩特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流氓罪,判处呼格吉勒图死刑。6月5日,内蒙古高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6月10日,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距离案发仅60多天。对判决存疑的呼格吉勒图父母从此走上了长达9年的申诉路。直到2005年,随着真凶赵志红落网,呼格吉勒图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呼格吉勒图被宣告无罪后,追责程序和国家赔偿也随之启动。2014年12月30号,内蒙古高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赔偿金额为205万元。2016年1月31号,有关部门对外公布,依法依规对呼格吉勒图错案负有责任的27人进行追责。


以纠正错案推动法治进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同时也对历史负责。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7年,全国法院再审改判刑事案件6747件,其中依法纠正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39件78人,并依法予以国家赔偿。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英辉指出,呼格吉勒图案是被执行死刑案件中,因为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而宣告无罪的第一个案件。他认为这不会降低司法机关的威信以及民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它体现了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体制迎来多轮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


从2015年5月1号起,全国法院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让"告状难"问题成为历史。


2015年和2016年,最高法在深圳、沈阳、南京等地设立了6个巡回法庭,截至目前,共审结案件2万8千多件,年均结案率超过90%,被人民群众称为是"家门口的最高法"。


检察机关则充分发挥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2013年到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督促侦查机关立案9.8万件、撤案7.7万件,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不批捕62.5万人、不起诉12.1万人。


此外,为了从根本上防范冤假错案,司法责任制改革也在全面推进。全国法院从21万名法官中遴选出12万名员额法官,全国检察机关从原有16万名检察官中遴选出8.7万名员额检察官,法官、检察官要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

司法体制改革是一场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改革,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去推进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麟 林可 图片编辑:李颖 实习编辑:朱佳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