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视频 | 职校被曝成“包工头” 如何斩断不法利益链条?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11-14 16:41

近日,江西新余一家职业学校被曝克扣学生实习报酬,部分校领导从中牟取巨额收入。对此,新余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13日晚发布情况通报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依规处理。调查处理情况将适时向社会公布。



据曝光者知名打假人王海公开举报,涉事职校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曾在该校任职的颜某,在账本中记录了用人企业和人力资源中介转账给该校及院领导的克扣款,总额超过千万元。另有相关银行流水显示,存在多项备注为培养费的转账,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疑似为与学生实习相关的商业贿赂款。



举报公开到网络后,该校校办一名工作人员称,涉事老师此前任职于中专部,目前已不在学校任职。该校招生办一名工作人员则称,举报不属实,但具体情况不清楚。


这并不是该校第一次发生类似情况。江西省教育厅官网去年6月公布的典型案例,就曾曝光了该校5名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从中获取中介费、牟取不当利益的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职校通过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从中收取组织费等收益,已不是个例。对于工厂来说,无论是劳务公司组织的工人还是学校组织的学生,都得向组织者支付劳务中介费,学校组织的学生越多,收获的利润也将更加可观,其中就有不少流向了学校和院系领导及相关人员的口袋。巨大利益面前,学生被充当廉价劳动力、甚至人身安全也面临威胁的案例,也不少见。去年在云南,就有一名17岁的护理专业职校生被安排到工厂实习,身体不适却不能请假,最终不幸身亡。此前,湖南某职业学校还被曝光与深圳一家劳务中介合作,将多名毕业生介绍到菲律宾赌场打工。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屡屡发生的案例表明,如何贯彻、落实规定,切实保护职校生权益,是个现实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在部分职校生就业市场中,已自上至下形成了一条由用人单位、劳务中介、学校、毕业生构成的利益链条。其中,用人单位获得了廉价劳动力,劳务中介得到了介绍费,学校不仅会得到组织费,还能向学生收取学费,并获得国家财政拨款。以此次事件的发生地江西新余为例.早在2015年,当地政府就印发了一份奖励办法,其中明确,推荐学生到本市工业企业短期用工、顶岗实习的院校,奖励标准为每人300元。政策本意是为了支持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部分职校那里,却被当成了牟利的方法。



为了斩断相关利益链条、切实保护学生权益,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教育部等主管部门也多次发文,严禁学校以实习为名,组织学生到企业务工赚取人头费。但不法分子总在寻找操作空间。有劳务中介以所谓教育公司的名义和校方签合同付款,还有劳务中介以资助学生的名义把介绍费打到学校账户,或私下直接给学校领导。而为了规避自身责任,这些中介也会每隔两三年就注销公司或换马甲。


种种乱象都在呼吁更有力的监管。如何让职校回归培养人才的应有之义?如何斩断相关不法利益链条、切实保护职校生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职业学校本应为学生实习提供指导和便利条件,帮助学生通过实习提升就业技能。如果打着和企业合作培养实习生的幌子,把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和牟利工具,这种行为是违法违规的。一旦查实,必须要对涉事学校、实习单位、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和司法处罚。


马亮表示,部分职校的实习安排表面上看合法合规的,实际上却暗藏猫腻。即使偶尔有学生发现问题,也往往因为担心影响个人学业而不敢举报和反映问题。由于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曝光和惩治,就会让违法违规者有恃无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对实习管理加强监管,在原则化的约束之外,针对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深入到学生中,常态化地去了解真实的实习情况,并鼓励知情人士举报和反映问题,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氛围,才能更好的保障实习生的实习权益。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陈昱卉 阮丽)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