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避坑”还是“入坑” 天价高考志愿咨询引争议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翟静 阮丽
2024-06-11 16:10:32
高考结束之后,填志愿就成了考生家庭最重大的任务。避开所谓的“天坑”专业就不会“入坑”?这些年,“考得好不如志愿填得好”的说法甚嚣尘上,而这两天,“张雪峰2026年志愿填报服务已售罄”“售价近2万的志愿填报课靠抢购”等话题也纷纷登上了热搜。
早在高考到来之前,张雪峰旗下的志愿填报APP“峰学蔚来”针对2024年高考应届考生推出的价值11999元的梦想卡、17999元的圆梦卡产品就被抢购一空。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老师并不固定为张雪峰本人,而是由其团队内的专业老师随机分配。同时,这项服务不适用常规的7天无理由退款政策,顾客即便在购买时误选了省份,都无法获得退款。价格高昂且售后条款近乎苛刻,也没阻挡住家长们的热情,他们大部分是冲着张雪峰的名气去的。
对此,家长的态度也是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张雪峰在制造焦虑、“披着真诚的外衣割韭菜”。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如何筛选真正有用的信息更为复杂艰巨,花两万避免孩子入错行也是值得的。
作为教育领域最知名的“网红”之一,张雪峰毕业于郑州大学的给排水专业,毕业后从事考研辅导,他2016年凭借视频《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走红网络,2021年成立了峰学蔚来公司。
志愿填报,如今已是一门较为成熟的生意,市场里有“散兵游勇”,也有不少教育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现存高考志愿相关企业1781家,去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亿元,相较之下,2016年只有1.3亿元。
紧俏的志愿填报服务背后是持续增长的高考大军。高考人数今年首次突破1300万大关,而本科录取率大约在33%。新高考改革之下,很多人本来就对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缺乏了解,填报志愿也因此成了一项“技术活”。
除了传统的教育类企业,一批互联网巨头也瞄准了这块蛋糕。阿里巴巴旗下夸克、百度、网易有道、知乎近年来都推出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试图用AI智能化参与这个赛道的竞争。
事实上,在教育部指导下,各地都有由考试招生机构、高校、中学构建的志愿填报咨询公共服务体系。“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和“高考网上咨询周”等线上服务是公益性质的,宗旨就是指导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志向和高校招生政策要求,自主合理填报志愿。但为什么“免费午餐”不吃香?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天价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归根结蒂,与生涯教育和升学规划的服务不够是有关系的。不少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生涯教育,也不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高考结束之后,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对大学对专业也不了解。而一些“网红”就利用学生、家长的焦虑心态,直接告诉他们填什么专业好,什么专业有前途。但许多人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在哪,有没有能力学好这个专业。而一旦所有学生都去追捧热门专业,那总有一天,这个专业会因为相关人才供大于求而转变成冷门专业,这一点,也在他们的考虑之外。
此外,不仅仅是一些学校不重视学生的生涯教育与指导,在家庭里,家长也更多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很少在意他们的未来志向和兴趣、并给予积极正面引导。
熊丙奇指出,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要坚持的,首先是兴趣原则,其次是能力原则,第三就是要一体化考虑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前景,不能只看眼前。
而关于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究竟是不是“割韭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专业咨询服务是非标品,从消费者来讲,能够理性选择和合理消费,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服务,从本质上讲是“愿者上钩”。至于定价是不是过高,定价的内容和提供的服务是不是匹配,其实很难设定标准。当然,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必要对价格进行指导,特别是要打击一些明显带有欺骗性的商业操作,并且对可能发生的服务纠纷进行必要的规范。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担心选专业不合理而“入错行”,将来影响找工作和职业发展,这样的顾虑是人情之常。但填报志愿不能看什么专业热门就报什么,要看到4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以后这门专业的发展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出了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入校以后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专业,而且即便在本科、专科期间无法转专业,也可以通过考研等方式来进一步调整专业。所以,考生没有必要因为填报志愿而焦虑。
编辑: | 严相莉 阮丽 翟静 |
责编: | 严相莉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