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种草笔记夹带广告?餐厅就餐后上吐下泻?上海市场监管局为消费者支招

时讯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

2023-04-27 20:02:39

平台“种草笔记”夹带广告管不管?餐厅就餐后上吐下泻怎么办?出门消费扫完二维码收到垃圾广告,如何监管?



4月27日上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倪俊南做客“2023上海民生访谈”节目,解答市民关注的问题。


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99.6%


倪俊南透露,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总的来说,上海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有序可控、稳中向好,呈现“两高一低”。


两高,是指全市主要食品的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高(去年99.6%,0.4%不合格,主要是蔬菜农残、水产品抗生素残留,以及食品检出重金属),市民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满意度评分高(去年达到了90分)。一低,指的是全年未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全国食品安全测评中,上海也是A类,就是优秀。


去年,上海12315系统共接到食品类投诉举报25万余件。食品安全投诉举报量居前五位的品类:肉制品、烘焙食品、乳制品、方便食品、粮食加工品;反映食品存在变质、过期、有异物、食用后不适、标签标识不规范以及疑无资质生产加工销售等。


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备受关注。从2021年开始,通过市场监管大数据分析,市场监管部门综合研判了115种儿童学生用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最终选定覆盖儿童学生吃、穿、住、用、行、学、玩等共23种产品开展重点监管。这几年,下架、停止销售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37万余件,儿童和学生用品不合格发现率从2020年的16.4%降至2022年的9.8%。


如何监管扫码消费后收到垃圾短信?


节目中有市民来电提问,现在到餐厅点餐、停车缴费、排队等位很多都要扫二维码,扫了以后要“注册会员”或“快捷登录”,半天才能点单或缴费。现在手机关注了一堆公众号,还总被推送各种垃圾广告。市场监管局能不能管?


倪俊南回应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在“扫码消费”过程中大致有三类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


第一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收集姓名、生日、手机号、通讯录权限等与消费无关信息,后续泄露,更涉嫌违法。


第二是违法推送商业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就是说,商家通过公众号或小程序向消费者发送营销信息的,应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即便消费者关注了商家的公众号或小程序,商家也应当给予消费者“拒绝商业推送”的选项,否则同样涉嫌违法。


第三是强制扫码消费:不提供人工点餐、缴费服务,不仅有违商业惯例,还限制了消费者对交易方式的选择。


倪俊南表示,对“扫码消费”,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一方面对餐饮、中介、电话营销等行业和领域予以重点关注,严查非法收集、泄露、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重点曝光一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投诉、举报。


餐厅就餐后上吐下泻怎么办?


倪俊南称,现在出去“堂食”的人越来越多,餐饮消费基本恢复了常态。市监部门注意到了网上的舆情,也对个案及时进行了排查。


一旦碰到了这类问题,建议:1、及时就医,了解病因,并保存好医院出具的各类发票。2、注意留存票据,一方面保存好去餐厅就餐的证据,比如小票、发票等,另一方面,有条件的最好能对剩余食物进行妥善保存,方便进行检测。3、及时投诉处理。确认是餐厅提供的餐食有问题的,可以向商家索赔,拨打12315或者向属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金额较大的,也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


需要提醒的是,食物中毒的判定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断等,这些环节又是环环相扣,需要相互印证的,是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为了保障社会面的食品安全,对单位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一次性集体聚餐人数超过100人的餐饮单位,必须做到每餐次食品都必须留样,留样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这么做也是为了可以迅速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平台“种草笔记”类广告,必须单独标注


倪俊南在直播中指出,现在,广告和信息的边界是越来越模糊,有些商业广告具有迷惑性、隐蔽性,消费者比较难辨别。今年5月1日,即将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里明确提出了“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让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比如“种草笔记”,这种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附加购物链接的,就必须要显著标明“广告”。如果遇到以“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医药类产品服务的,很可能违反了“医药产品服务广告不得代言和不得使用患者名义证明”的法律规定,消费者不要轻信。


如果发布者没有做到,《广告法》里有对应罚则。如果广告不具有可识别性,市场监管部门会责令改正,并对广告发布者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但如果是违规发布“医疗和三品一械”广告的,就更严了,视具体违法情节,最高可处罚100万元以下罚款。


此外,倪俊南指出,此次《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针对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做了一些针对性回应的。针对弹窗广告“过多过滥”,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如果没有关闭标志,出现倒计时关闭、虚假关闭、点击两次以上关闭等情况的,责令改正,不改正的处5000以上3万以下的罚款。”倪俊南说道。


严查假扮医生变相营销


“神医”“神药”广告时有发生。倪俊南表示,这是虚假广告、违法广告的表现形式,也是在老年保健品中容易出问题的方面。


为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去年就以铁拳行动为抓手,突出“神医”“神药”广告执法,集中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医疗乱象和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年查处这类广告案件772件(医疗、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罚没款2002.6万元。


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打击侵害老年人权益违法行为力度,继续开展欺骗老年人的“神医”“神药”广告整治,将重点查处四类违法行为:


1、严查假扮医生、专家、教授,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做变相营销老年人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广告的违法行为。


2、严查捏造事实、混淆概念、制造噱头、夸大效果以及非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商品服务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违法行为。


3、严查金融投资领域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非法集资或者变相非法集资的虚假广告、虚假宣传行为。


4、严查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违法行为。


部分老旧电梯做到“周保养”


倪俊南透露,目前,上海在用电梯数31万台,排全球城市第一,已经连续十余年位列全球城市之首。15年以上老旧电梯7.8万台,在居民楼内的3.9万台。


5月1日,新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倪俊南作出相应解读。



他称,下个月实施的新《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对市民比较关注的加装电梯、老旧电梯的管理问题做了相关规定。对老旧电梯(使用超过15年的)、人流密集、使用频次高的场所,建议增加维保频次和维保项目。把原先老旧电梯易出现问题的项目,建议维保单位增加维保频次,现在有些地方(地铁站、大型商场)电梯维保已经做到了“周保养”(法定15天)。


另外,新《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对监管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对近2年发生过电梯事故、公众聚集场所等重点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同时设置抽查制度,明确监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对电梯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测质量、维护保养质量等事项实施抽查。


12315热线接诉量剧增,将增加智能服务


12315热线的接诉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12315热线受理投诉、举报、咨询378万件,上涨44.4%,每天的接线量已经超过1万件,其中投诉举报224万件、咨询154万件。


12315市场监管热线平台办公现场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其实,光靠人工接线已经远远不够。“倪俊南称,目前,主要是通过:


(1)双号并行基础上,增加“智能”服务。现在是12315和12345“双号并行、一号转接”,3月启动的12315市场监管热线新平台,用足“智能化”手段,开通12315热线AI智能座席和AI智能咨询模块,保障热线能接通,消费投诉能接得进来。目前,上海12315热线接通率达75%左右,其中人工接通率保持在60%左右。


(2)试点12315“一窗式”话务转接功能,让投诉尽快进入“调解”环节。来电投诉在征得诉求人同意后,直接转派给电商平台先行调解处置,平均处理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正常为45个工作日)。


(3)推进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以短信提示等方式,引导公众通过互联网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自助维权,缓解热线话务接听压力,对消费诉求进行定向引流。


(4)建立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推进“在线纠纷解决(ODR)机制”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ODR企业789户,去年通过ODR机制共处理投诉50万件,自行和解40万件。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