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为了让他们住得更好 上海拼了!
看呀STV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陆熠
2024-01-06 12:36:16
新年新气象,上海的城市更新跑出了加速度。怎么做到的?
这片正在施工的空地叫蕃瓜弄,70后80后的上海“小歪”都有印象解放初期,这里是成片棚户区,俗称“滚地龙”,就是竹片做骨架的草棚,四面透风还不挡雨。1963年,蕃瓜弄改造成上海第一个五层楼房的工人小区。不过经历了60年风雨洗礼,蕃瓜弄又成了“老旧小区”,亟待更新。这次改造前,蕃瓜弄顶着个“名号”——“小梁薄板”。小梁指的是房梁尺寸小,钢筋细、横梁也短,拼缝很多;薄板指的是楼板的厚度薄。这样的房子隔音不好、经常漏水,稳定性也差。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以后,上海就把城市更新的重点转向对“小梁薄板”房屋的改造更新。这次蕃瓜弄的重生,采取“拆落地”的方式,原址重建六层和高层的电梯房,一次性解决独立煤卫和人车分流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换住新房子的小区居民不用出一份钱,每户还有一笔“奖励费”,可用于后期装修;过渡期内,街道和区房办还以组团驻点的方式为居民寻找性价比高的过渡房源,这样的“保姆式服务”,也难怪这里成为上海签约到搬场最快的地方。
蕃瓜弄“原拆原还”令人羡慕,可有些更新项目不能拆,比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坊“瑞康里”。2019年,瑞康里曾经进行过一次城市更新意见征询,当时的方案是:把居民换租到保障房社区。结果630证居民,只有56证签约,大多数居民并不满意。在充分征求大家意愿之后,这一次,属地政府一口气拿出了四种安置方式:想要房的可以选“异地实物安置”;想要钱的可以选“货币化安置”;舍不得老房子的可以选“回购”或者“回租”原地建设房屋。我听说,每一项方案还很贴心地考虑了不同居民的实际情况。比如选择更新后搬回来住的,因为面积增加,所以居民要出一笔钱来购买增加的面积。如果一时间凑不齐也没关系,可以选择“混合产权”,这就大大减轻了“回购”居民的负担。如此精细化的服务,堪称上海城市更新项目的“标杆”,也为更多其他项目的推进积累了经验。
除了老旧居民区,上海还有不少城中村也在推进更新升级。这里是浦东唐镇,小湾村自古以来以桥出名,可算是浦东的“桥乡”,我身后的这张桥梁就始建于1738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我们现在还可以隐约看到当年建桥时候留下的花纹还有铭刻在上面。说它特殊,还有一个原因:小湾村紧邻金桥出口加工区,居住环境不咋地,但是对于产业发展来说却十分重要。所以,这里成了上海首个以产业项目为主带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将释放9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助力张江科学城扩区建设。过几年再来小湾村,就会看到一个拥有新型储能、算力、机器人友好配送等服务设施的智能制造产业大平台,规模达上千亿。就在周四,小湾村的签约率达到100%,所有原住民将就近搬到唐镇的安置房源,开始新的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因情施策,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同时,立足于找到区域发展的最优解。而不断摸索开创的新模式、新理念,不仅能让上海的产业发展不断升级、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也能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