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

视频 | 可靠、实惠又便捷:解码进口跨境电商的中国十年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抒灵

2023-12-11 14:44

2023年,你还在找海外代购吗?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随机在街头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大家纷纷表示,“找代购”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基本上(跨境电商)平台上都能买到,价格也差不多。”


“免税店的价格和国内电商平台上买到的(价格)差不多。”


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跨境电商平台“登场” 个人代购逐渐退出舞台


胡兵是很多人熟知的模特、演员和歌手。如今,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一名跨境电商领域的“买手”。


作为国内第一代国际名模,胡兵立足时尚界三十多年,见证了国外品牌与国内市场的关系逐渐建立起来的过程。正因如此,他认为自己从事跨境电商的“买手”直播,能够更好地为消费者和品牌双方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在他的直播间里,商品包罗万象。除了时尚大牌外,海外小众品牌的食品、美妆、保健品等也在他的带货范围内。



在胡兵看来,跨境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它为所有海外品牌,特别是小众品牌提供了一个亮相的舞台,同时,也给国内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海外品牌可以先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试水”,并在较为了解中国市场后,再进入一般国际贸易的渠道。对此,天猫国际总经理董臻贞表示:“海外的商家可以使用它当地的主体、当地的团队来经营这个业务,并且通过跨境支付可以收到当地的货币。这就是跨境电商跟一般贸易进口最大的区别。”


除了为国内消费者挑选商品,胡兵也会为海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提出建议。“有一些海外品牌会给我推荐他们百年历史的发油。我会建议他们,发油是配合穿西装的时候使用的,中国消费者现在穿西装的人数不多,是不是可以换一个品类推荐?”诸如此类的案例,胡兵经常遇到。他把自己称为海外品牌与国内消费者之间的“翻译”。


“买手”不等于“代购”。从事跨境商品直播带货以来,胡兵越来越感受到“买手”不好做。由于海内外的信息差不断缩小,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各种渠道了解海外品牌。大家不再满足于“买到”,更要买得满意、买得便宜、买得放心。相较之下,曾经风靡一时的个人“代购”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认为,“代购”的另一核心矛盾在于“真假难辨”。国家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施正面清单管理,也就是说,非清单内的商品不得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方式入境销售。这也就意味着电商平台必须通过正规的采购渠道向国内引进跨境商品,再加上平台自身的监管以及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这些举措都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买到假货的风险。


来自韩国的益渐曾经从事韩国女装的个人代购,但如今他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海外直购韩国采购负责人。和过去相比,他觉得如今这份工作最大的变化在于“安心”:“代购是没有专业物流支撑的,另一方面也害怕海关没收商品。但是现在有了平台,我做的工作能让中国的消费者在国内买到和韩国同价的商品,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跨境供应链体系日趋完善 “全球购”体验“本地购”的速度


和胡兵一样,许多全球买手直播间的货品供应链体系都源自于与其合作的跨境电商平台。他们选择这种合作方式,也是基于跨境电商平台日益凸显的优势。对此,一家海外知名奶粉品牌的国内代理商深有感触。


“我们2015年刚刚开始做跨境电商业务的时候,全国只有5个保税仓,那么离保税仓较远的消费者势必会等更长时间才能收到货品。但是现在全国已经有100多家综合保税仓了,也就是说货品离消费者都更近了。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该电商公司负责人高澎回忆起八年来的变化,感慨良多。以天猫国际为例,目前该平台70%的跨境商品可以备货到保税仓,超过50%的订单可以实现“次日达”。


速度背后,是近年来保税仓模式的不断普及。


保税仓库,是指由海关批准设立的供进口货物储存而不受关税法和进口管制条例管理的仓库。储存于保税仓库内的进口货物经批准可在仓库内进行改装、分级、抽样、混合和再加工等,这些货物如再出口则免缴关税,如进入国内市场则须缴关税。保税仓实行“境内关外”的概念,也就是说,货品不到卖出的时候不用交税。同时,大量的备货也减轻了商家的压力。对消费者而言,“全球购”也有了“本地购”的速度体验。



高澎表示,由于保税仓模式日益成熟,公司会根据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及时与原产国生产商沟通,提前将销售计划提供给原产国商家。也就是说,一罐今天到消费者手中的奶粉,它的生产、销售、跨境的计划可能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排定了。


天猫国际海外直购欧洲采购负责人唐明婕清楚地剖析了跨境商品的成本构成:商品价格、物流、税、运营成本。“可以压缩的就是物流费,比如说增加单量或者说把(运输)干线的价格降下来;第二个就是和供应商谈成本,比如我们可以谈到这个商品的店铺零售价的七折。经过这些流程,最终消费者的体验就是,在国内电商平台购买的价格和在境外购的价格基本持平。”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多维度“降本增效”


新冠疫情期间,跨境货物运输成本增加了三倍以上。“保税进口+零售加工”的模式应运而生。此前,海外商家需要先向国内进口包材辅料,在国外完成成品包装后,再整体出口,相当于让外包装“留了一次洋”再回国。现如今,海外商家将包装工厂前置到国内的保税仓,既节省了运费,又降低了人力成本。位于杭州综合保税区内的“新世界工厂”试点,就是其中的代表。


负责人朱伟表示,这种方法既减少了一次运输过程,同时,商品的内容物直接进口和成品进口相比,体积也缩小了很多,又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仅包装环节,这一新模式就可以节省35% 到50%的成本,商品综合的供应链成本可以节省 15%到20%。



在上海虹桥保税物流中心,京东国际也通过与上海海关的合作降低了保税商品在退货阶段的损耗。根据以前的政策,货品被消费者退货后,只能做销毁处理,且必须送回原产国销毁,无法进行二次销售。除了销毁的成本之外,税金也无法退回。但经过政策优化,经海关审核能够二次销售的商品,可以回到保税仓再次等待销售。这一环节即可节省成本大约每年200万人民币。对于那些确实无法二次销售的退货商品,也可以在本地销毁,不需要再运回原产国,一年也可以节省运费约100万人民币。


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跨境电子商务”一词以来,跨境电商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7.1%。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所助理研究员高疆表示,国内跨境电商的政策不断变化,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鼓励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跨境电商的试点城市从十个到八十多个,单次的消费限额从 2000 元提高到了5000元,每年总限额从20000元提高到26000元;正面清单扩大到1300 多种类。2018年又出台了《电商法》。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共同促进了跨境电商平台稳健的发展。”


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消费者的跨境消费需求将更加多样化。站在新的起点,下一个十年,跨境电商需要继续求新求变,才能在这片“红海”之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抒灵 影像记者:徐玮 李维潇 刘宽漾 灯光:潘凯 剪辑:王卫 王岑峰 编审:陈瑞霖 邢维)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